星期二, 12月 18, 2007

對話

一直都喜愛看龍應台教授的文章,從「野火集」到「請用文明來說服我」的嚴辭批判,感性的也有「孩子你慢慢來」以及「沙灣徑25號的香港筆記」,每次看畢龍教授的文字,體內的血都會沸燙起來,腦中的思潮久久不能平復。

剛看完了龍教授和她的兒子安德烈合著的新作「親愛的安德烈」,心潮又泛起了陣陣蓮綺。這書是兩母子,以書信來往的方式作對談,內容圍繞不同的方面:孩子個人的成長,文化差距,藝術定義,兩代溝通...每封信中的問題,你與我都應該有思索過。

相信世界上沒有幾多個孩子,能夠與母親這樣坦率的對話。書中的安德烈,顯現中他成熟而有獨立思考的一面,相比之下,他二十一歲的思想,比很多香港人還要成熟。

有空的話看看這本書吧,相信你會有一番體會。

星期四, 11月 22, 2007

辯論

這天晚上,有幸得到兩大政辯的邀請,成為了評判團中的其中一員,得以看到一場精彩的辯論比賽。

這次的辯題是「港府應進一步擴大政治委任制」,中大政政系的同學為正方,港大辯論隊的同學則為反方。比賽開始,雙方唇槍舌劍,鏗鏘有力地闡述自己的立論;一方面又針對性地挑剔對方立論中的弱點,加以批評,過程中卻又不失君子風度。

當評判的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尤其是,當雙方的實力接近的時候,下分時就更加讓人頭痛。當辯論的評判就更難,除了要打分之外,還要記住對雙方辯員的意見,又要把自己對題目的立場和見解暫時拋開,純粹聽雙方陳辭來決定誰的理據較好。

最後港大的同學以五比一勝出比賽,而他們的第二副辯亦得到了最佳辯論員的獎項。看辯論比賽,聽到雙方同學為比賽而作出的努力,其實誰勝誰負真的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在過程中同學們已經對題目的內容有了深切的認識,也為自己的批判思考作了一次良好的練習。

星期一, 10月 15, 2007

魔咒

上個星期,我們香江的政治人物們,彷彿都受了魔咒,犯出一些一般政治人物都不會犯的錯誤。

先說星期日的「撐傘運動」。泛民支持的候選人,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女士,在遊行開始後不久便離開了遊行隊伍,去了一家髮型屋去恤髮。其實恤髮並不是一個大問題,就如馬家輝所言,如果陳太連自己去恤髮的權利都爭取不了,又怎可能爭取大家普選的權利?不過,問題是,這個恤髮的舉動讓記者們遇見了。難為事後一眾泛民議員要為他辯護,(看湯家驊的那些無力的解釋),但陳太只是輕輕說了一句會發省,之後已經急不及待的說自己為撐傘行動付出了幾多幾多。作為領袖,是否應該帶領民眾走向出路?

接下來又傳出了現任政務司長唐英年發電郵,要求高官盡量協助立法會港島區參選人葉劉淑儀之報道。雖然,事後無論是唐司長或者曾特首都嚴加否認,解釋是一視同仁,但,我想,如果何來要求見孫明揚,你想會答應嗎?作為司長級官員,面對選舉之時,是否應該保持中立?(或,至少,表現中立?)

過幾天後,自由黨主席田北俊的「睇緊D」風波,更令人啼笑皆非。堂堂一個黨主席,竟然為了一個提名,如此公開地清算一個「好朋友」,將「私人交情」與議案審核的關係如此赤裸裸地掛勾。議員不是應該向選民交代的嗎?不是應該盡力為選民謀福利的嗎?原來一切都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

到了這個星期快要完結時,又傳來了曾特首的「民主與文革」之說。連國家領導人都不會明言的事件,竟拿來跟民主做比喻。你說,我們的政治人物,到底怎麼了!

星期五, 9月 28, 2007

專業

也許,我們都應該記住這一個名字 -- 「長井健司」。他,就是在緬甸採訪時,被軍警近距離開槍射殺的日本記者。

長井先生是一位日本通訊社的記者。他有豐富的採訪經驗,曾經到過阿富汗,北韓,伊拉克等、被一般人認為是危險的地方採訪。據他的同事所說,長井先生是一個同情弱小的人,經常都從受害人的角度出發。他的格言,就是「到別人不願到的地方採訪」。

他,在被槍擊之後,仍然克守新聞工作者的天職,依然用盡最後的一分力,舉起手上的攝錄機,拍攝倒下後的片段。然後掙扎了幾下,失去知覺,手中仍然緊握攝錄機。

新聞工作者的責任,就是要盡自己的能力,報道事情的真相。也許會有危險,也許會有阻礙,也許會有壓力,但仍然要竭力為大家報道事實的真相,想大家知道事情的發展。專業的最佳示範,也就是如此。

除了長井先生,我們也不要忘記一眾緬甸的人民。他們透過僅有的空間,透過互聯網、電話網絡、甚至用最原始的人手運輸,都要把最原始最真實的片段,向世人發表。這群平民記者,一樣值得我們尊敬。

星期二, 8月 28, 2007

安卡

News Anchor,有人喚作「新聞報道員」,有人喚作「新聞主播」,我卻偏愛我們自創的一種叫法:「安卡」。

我想,當初把這個位置,喚作「News Anchor」的人,必定有他的深層含意。Anchor這個字,在字典中的解釋,是船錨或者固定、繫住的意思。一個船錨的作用,是讓在風暴中的船,可以穩定下來,讓船上的人感到安穩自在。沒有了船錨,船者便不能泊岸,船上的貨物與乘客們也都不能走到岸上。

於新聞工作這個汪洋之中,船隻就好比是一間新聞機構。這艘船要把新聞資訊這些貨物運給岸上的觀眾們,但在風高浪急、群雄亂舞的大海之上,要如何穩妥準確地運給岸上的觀眾?這就要有一個富經驗的掌舵手,去好好控制船隻的方向;有良好的海務人員,去對抗暴風的侵襲;有先進精良的設備,去使海務人員一展所長;而將要泊岸之時,便需要有穩健可靠的船錨,去將船隻定位,好讓讓岸上的觀眾能夠輕鬆準確的得到船上的資訊。

於是,Anchor的作用便舉足輕重。風平浪靜之時,也許不太需要Anchor也可以讓貨物順利運送,但風越高、浪越急、情況越危急之時,一個夠份量的Anchor便可以太派用場,發揮作用。

所以,我喜歡「安卡」這個名字,彷彿形容活現地說出一個News Anchor的工作,就是「安穩」一個「卡士」,讓每個出街的新聞卡士(News Cast),可以安穩無誤地送到觀眾的家中,這才是一個News Anchor要做的工作。當中或會有驚濤駭浪,或會有突發狀況,或會有各種問題,但這正正是一個News Anchor發揮功效的時候,去讓卡士安全地完成。如果只喚作「報道員」,未免太看小了一個News Anchor的工作了。

星期四, 8月 16, 2007

質監

十多二十年前,國家開放,工廠廠家們一窩蜂地湧到內地投資設廠。人工平、原料平,包裝平,運輸平,工人願意加班趕工,一切一切的條件,都讓追求回報的商家們趨之若鶩。於是,一家又一家國際知名品牌的工廠,都趕進了內地開設工場。於是,越來越多的產品上,都印上了「Made In China」的字樣。

但近來的種種事件,讓「Made In China」這幾個字,成為了「品質差劣」的代名詞。食物、服裝、玩具、輪胎、甚至口水肩等等,相繼被揭發質量不合格,商家需要大規模回收,損失慘重。有港商懷疑因為產品要回收,周轉不靈而自殺;外國質監部門一次又一次發現產品有問題而拒絕入口;有報道更指有人一看見「Made In China」的產品就會抓狂,害得丈夫要用鏟子、把印在產品上的「Made In China」的字樣抹走。

彷彿,國家的「世界工廠」美譽,敗給了種種的違規的行為。

讓我們問一個問題:到底,是誰的錯?是兩地標準的不同?是當局的疏於監管?是工人們沒有按既定程序辦事?是有人通過特別渠道讓產品出口?是有心人故意讓問題提升至政治層次?

姑勿論如何,世界的目光已經在注視中國。這一次,國家應該要好好做好監督的工作,不要讓「Made in China」這幾個字,成為人家避之則吉的對象。

星期二, 8月 14, 2007

差異

看龍應台教授的文章,很多時候都會有所啟發、令人會思考身邊的事物。

記得以前看過龍教授的「野火集」,看到他對當時社會上的種種不平事的忿慨;「孩子,你慢慢來」中,看到他對兩個孩子的一份心意,一些期盼,一些感觸;「香港筆記@ 沙灣道廿五號」,看到他對香港的一些事情,像政改、像西九、像文化的觀感態度。讀到龍教授真摯的筆觸,就像跟他面對面的在對談一樣。

最近看到龍教授在蘋果日報的文章,以跟自己的孩子的對話,側寫對中西文化的差異。其中一篇,看了很有感覺:

=========
<要不要上廁所?>

菲力普給我另一次「震撼課」,是在墾丁。我們一大幫人,包括奶奶舅舅表弟表妹們,幾輛車到了墾丁海岸。大家坐在涼風習習的海岸咖啡座看海。過了一陣子,我聽見一旁舅媽問她讀大學的女兒咪咪,「要不要上廁所?」我也想去洗手間,起身時問菲力普:「要不要上廁所?」
你老弟從一本英文雜誌裡抬眼看我,說,「媽,我要不要上廁所,自己不知道嗎?需要媽來問?」
喔,又來了。我不理他,逕自去了。回來之後,他還不放過我,他說,「媽,咪咪二十歲了,為什麼她媽還要問她上不上廁所?」
嗄?
「第一,這種問題,不是對三歲小孩才會問的問題嗎?第二,上廁所,你不覺得是件非常非常個人的事嗎?請問,你會不會問你的朋友『要不要上廁所』?」
我開始想,好,如果我是和詩人楊澤、歷史學者朱學勤、副刊主編馬家輝、小說家王安憶一起來到海岸喝咖啡,當我要去上廁所時,會不會順便問他們:「楊澤,朱學勤,馬家輝,王安憶,你要不要上廁所?」
菲力普看我陰晴不定的表情,說,「怎樣?」
我很不甘願地回答說,「不會。」
他就乘勝追擊,「好,那你為什麼要問我上不上廁所呢?你是怕我尿在褲子裡嗎?」
========

想想身邊的人,甚至自己,也是會問這樣的一個問題:你想要去洗手間嗎?我想,這是兩地文化的不同,不能說這樣較好或者那樣較差。中國人比較含蓄,很多時候上洗手間這樣的事情會被視為尷尬事而不宣於口,於是便會問這樣的一個問題,讓雙方「好下台一點」。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龍教授的作品,相信必會有所得著。

星期一, 8月 13, 2007

感謝

感謝大家對我的關心。

的確,那個畫面是蠻嚇人的。假如當時你有在看,希望沒有被那個影像嚇倒。小時候鼻子被撞擊過,以致一直以來,鼻子都很容易會流鼻水和鼻血。不過,大部份時間都會很快就可以自動停止。

報導說的那些甚麼專業,甚麼臨危不亂,對我而言是誇獎了。當時我只一心希望盡快把報道的稿頭(LEAD)讀好,之後可以爭取時間處理。

再一次多謝大家關心。還望那幅畫面,不會令大家害怕看我的報道吧!
(P.S. 忘了要多謝行家所贈送的那棵大蔥呢!)

星期一, 6月 18, 2007

講座

上星期六,應邀到了理大,替一班中四至中七的同學,介紹了有關新聞行業的內容,又分享了一點有關在這個行業中的苦與樂。

這次很榮幸,可以有機會跟同學會作分享。說真的,我在這個行業裡也只是了四年的時間,說不上很資深,而且比我做得好的人可以說是大有人在。不過,我想,能夠讓同學們知多一點有關新聞這個行業的工作崗位和範圍,也知道多一點入行的要求,讓有意入行的新力軍可以有所準備,其實也是好的。

最記得在答問環節,崔日雄先生問我幹這個行業的人工有多少。說真的,我不是不想把實在的數字告知同學們,只是可能同學們聽了之後,會選擇不幹這一行。傳媒工作的薪酬,老實說,不算很吸引,但我們做工作,並不是只為金錢吧!就如我在講座中說,新聞工作是一份能讓你大開眼界,增廣見聞的工作,可以認識到社會各階層的人,也可以磨練自己的應對能力。況且,新聞工作很多時候會像是有一種魔力一樣,讓人沉迷其中呢!

同學們,努力吧,共勉之!

星期日, 5月 20, 2007

說書

又在荒廢了這裡,真要說聲不好意思。
這次跟大家說說有關說書人的故事。

從前,有一種職業,叫做「說書人」。

以前的娛樂不像現在的多,沒有電視、電影,更加沒有PSP與NDS。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找一點樂趣,有人就會選擇到茶館或市集,聽一聽說書人說說故事。

這些說書人,手持一本書、或者一把扇,靠一張嘴,坐在庭中,翹起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講東講西,把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娓娓道來。說書人緩急有序,緊張處讓人血脈沸騰、感動處賺人熱淚、不平處教人咬牙切齒、歡樂處使人捧腹大笑。一個好的說書人,可以讓達官貴人高薪邀請到家中作客,單對單的說個故事;可以讓無數人不惜長途跋涉,都要聽他說個故事;也可以叫人廢寢忘餐,心裡掂念著那未完的情節。

一個好的說書人該有些甚麼條件呢?有人說要有吸引人的外貌,有人說要有動人磁性的聲線,有人說要有華衣美服,讓人賞心悅目聽出耳油。當然,這些外在條件,的確可以為一個新的說書人引來注視的目光,令人可以駐足一看。但如果這個說書人,說出來的故事沉悶無比,結結巴巴的,就像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個怎麼樣的故事,終究也不能把聽眾留住。事實上,很多時候,說書人都只是一個人一張扁椅的組合。

對於一個說書人來說,相比於外表,也許對書本內容的了解、以及書本內容的表達手法,更加重要。了解了要說的內容,就可以多想一點吸引別人的表達手法,又可以把書中無關痛癢的枝節剪掉,令人聽得更準確更明白。當然還要用心去說書,要誠心希望把書的內容活靈活現的告知聽眾,讓他們覺得書中故事像是親身經歷一段。要是只是搬字過紙,照稿唸出,而對所說內容毫不了解,任你國色天香,聽眾也終必離你而去,再當不了說書人。

傳說最厲害的說書人,能夠把沉悶的故事,說得緊張萬分,引人入勝。現在已經沒有人以說書為生,但說書人的精神,還是可以好好的學習一下。

星期四, 4月 26, 2007

閉幕

終於,經過三十七天的審訊,槍搫案之謎這套連續劇閉幕了。

一開始挾著雷霆萬鈞之勢,揭開一個又一個幾年來的謎團的答案,公眾總是覺得新鮮、刺激而又懸疑。當年案件的細節,陪審團的實地視察,專家們的分析,讓全港市民與陪審員和裁判官一起,追看這套連續劇的發展。

到了中段劇情開始起了變化,又最初的死因研訊,變成像是刑事偵訊,甚至變成了八卦雜誌揭秘式探究案中關鍵人物的性格特徵心理狀態等等。當然,死因研訊主任也可以說,是為了確實犯案兇手的動機,以定出較為確切的死因。但事實上,連裁判官最後亦要求陪審員可以不理那些犯罪與心理專家們的意見,真的很想問問研訊主任,傳召那些專家證人的目的,有多少是為了滿足大眾的好奇心,又有多少是為了千方百計把罪名加在那人身上。

到了最後,到了最親密的人作供。一個說不相信他會做那種事,一個說即使時光倒流也會繼續選擇與他長相廝守。他們要再一次的受到打擊,再一次的勾起往昔的傷心事,再一次的面對本來已經開始淡忘的情景,再一次受到傳媒瘋狂的追逐跟蹤。

終於,到了今天,一切都應該閉幕。有記者問他的媽媽會不會上訴,我想,就讓事情作結吧。有罪、無罪;合法、非法;成魔、成人;一切都應該有個終結。也許,就如新聞所說的,無論槍擊案之謎是否得到解決,審訊都應該畫句號。願所有受傷的,鼓起勇氣,忘記傷痛,積極面對。

星期三, 4月 18, 2007

主持


以為是不可能的任務,竟然也給我完成了。

還好有著可以信賴的搭檔,同學們也願意忍受我那些字不正腔不圓的普通話,官員們也沒有被我的「鄉音」嚇倒……

在完成了兩場準決賽後,心情舒泰了很多,套搭檔的說法,整個人像是給「解放」了。真的,在那天早上,整個人的精神都蹦得緊緊的,連早上吃的那個豐富早餐都變得索然無味。幸好過程當中尚算順利,沒有出現大亂子,同學們也沒有投訴(或者可能有而我不知道吧),也算是「還得神落」!

這次也算是個很難得的機會,認識了一些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的同僚,也了解了多一些有關外交部的工作,我在幾年前是想也沒有想過,自己竟然可以跟外交部的人員交流的…也算是個很難得的經驗吧!

星期六, 4月 14, 2007

送舊

做了兩年零九個月的節目要結束了,心裡也確實有一點不捨得,畢竟這是我第一個做主持的節目。可是因為整個節目編排的需要而要結束,也是沒可奈何的事情。

回想當時在零四年的七月,我跟另外兩個同時間進公司的同事,一齊知道要主持節目。心裡第一個念頭是「為什麼會找我們呢?」因為當時我們進公司也只有一年的時間,很多地方也還在摸索階段。那時候可能他們也想有一點新衝擊吧,於是我就擔當了這個節目的主持人了。

當初的我們三人,其中一個的節目做了不久就結束了,我們還笑是因為他才令節目結束的。另外一個同事轉調了另外一個節目,做了一會現在也沒有在做主持了,只剩下我還在努力打拼。

在這個節目當中我一共有過三個不同的搭檔,他們的風格也不一樣,給了我很好的經驗去嘗試怎麼跟不同的人搭檔。我們也常常互相交流意見,不停的在想到底該怎麼才能把節目演得活一點,也就是更加的好看。這個問題曾經令我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到現在我還在尋找一個最好的方式。

這個節目也讓我有機會去做一點跟平常不同的故事,雖然我要做的很多時候只是短故事,可是也有兩、三分鐘左右,已經比一般的故事長。我要從一開始想好故題,找相關人士,約crew,訪問,看片,寫稿,剪片;也要跟部門官員打交道、拿回應,這些統統是很好的經驗。

總的來說,雖然有時候我也會因為故事太爛而連自己也不想看;有時候會覺得變成了例行公事;有時候會覺得辛苦,做了故事又沒人來看而感到沮喪;可是畢竟這個節目讓我有了很多做live interview的經驗,也多了很多遇上突發情況該怎樣處理的挑戰,開心的與得到的總是多的。

且看下個星期的新改革節目,會帶來怎麼樣的一個景象吧!

星期二, 4月 10, 2007

錯過


趕忙的城市裡,我們每天都可能會錯過一些珍貴的事物。


華盛頓郵報與著名小提琴家Joshua Bell合作,做了一次實驗,Joshua在熙來攘往的地鐵站出口,拿出他那三百年前人手製造、價值不菲的小提琴,拉起了古典的樂章。四十三分鐘裡,他一共拉了六首classical,總共有1,097個人經過。途中只有幾個人願意用眼角微微注視半秒鐘,只有幾個人願意把他當成一個賣藝的演奏者,而最後只有一個人認得出Joshua。諷刺的是,在這項實驗之前三天,Joshua才剛在波士頓完成了一場演奏會,而那場演奏會的票價是高價一百美元的。


也許你會辯說,誰會想到大名鼎鼎的藝術家,竟會走到地鐵站拉小提琴?就正如你總不會見到李雲迪跟郎朗在旺角行人隧道彈電子琴吧!但想深一層,現在有好些商場都會有年輕人在唱歌或者表演樂器,有幾多人又會願意認真停下來,聽一聽他們的表演?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會聽聽他們是否在唱流行歌,又或者看看台上的女孩漂不漂亮,然後便又繼續自己的腳步。要是台上的演奏者,表演的是自己創作的樂章,恐怕沒有太多人會願意細心欣賞整首歌曲。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身邊都充斥了美好的事物。只要我們願意放下腳步,多留意周遭的一事一物,我想,你都可以發現更多的樂趣。

星期四, 4月 05, 2007

跟蹤

我總相信一個說法,「人在做,天在看」,而的確,在現今的社會之中,你在做些甚麼,也一定會有人知道。

據電影<跟蹤>的說法,跟蹤的英文「surveillance」,原字就是「eye in the sky」。而在現今社會,擔當這個天眼的角色的,就是在四周圍無處不在的閉路電視攝影機。

為了保安的原因,很多的地方也加裝了閉路電視。英國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多閉路電視的地方,據統計,平均每十四個人就會有一部攝影機,而每人平均每日會被拍入鏡頭三百次。而除了閉路電視,一切的活動也可能會成為被跟蹤的線索,好像用信用卡購物,上班下班的電子防盜,甚至只是用八達通付款、到便利店買東西,都可以被追查到你的行蹤。

英國現在還更進一步,在閉路電視旁邊加裝揚聲器,一被監察到有違規的行為,監察人員就會透過揚聲器,向涉案人仕即時提出勸告和提醒。情況就好像George Orwell的小說<1984>當中、無處不在的閉路電視一般。小說中會有專責人員負責監視人民的生活,如果發現有違反Big Brother的行為,就會有人員將之拘捕,於是人民都生活在恐懼之中。

當然,大家都明白,在這個充滿恐怖襲擊的時代,為了國家安全,可能有需要不停監視及作防備。但如此這般監控之下,會否令市民日夜活在恐慌之中?人民的私隱又會否輕易地被洩露?

星期六, 3月 24, 2007

偶遇


到台灣跑了一圈,順路到了誠品逛了逛,讓我遇見了九把刀的這一本 -- <愛情,兩好三壞>。


之前一直只聽過「九把刀」這個名字,卻沒有好好的認真看過他的作品。據說,他在台灣網絡文壇是個極受歡迎的作家,他的文章讓人會廢寢忘食的放下手上趕急的工作,而去不停地追看他的小說。那天晚上在誠品的暢銷書架上,看到了這本<愛情、兩好三壞>的新版,於是便買了一本,待飛機回航時在機上看。


一開了卷,就不可釋手,一口氣在短短的回航航程之中看了百多頁,回到家裡,臨睡前再一口氣把餘下的都看完了。自從中學時代看金庸和衛斯理小說之後,就很久沒有這樣的瘋狂K書了。


如果你是年輕的網絡族,九把刀的這本愛情小說,應該可以讓你邊看邊笑。簡單的故事落在不簡單的作家手中,就可以迸發出不同的火光。爆笑的對話與主角們的單純,還有男女主角的故事,讓人看得心有戚戚然。有興趣的大家不妨一看吧!

星期日, 3月 18, 2007

辯論

也來評評剛在星期四舉行過了的、由八大電子傳媒合辦的行政長官候選人辯論。

有了第一次的珠玉在前,關注的公眾多了,人們的期望也多了。袋巾依舊維持住他不停找位置攻擊的風格,無論記者與公眾問任何問題,都總可以找到機會來挑剔政府一番;煲呔則汲取了上一次的經驗,明顯比上一次來得輕鬆,也多了第一次時少見的奚落與批評對手。不過,由於規範了每部份的問題類別,沒有了像上一次般有意想不到的問題。

但,我們真的如梁家傑所說,「香港贏了」嗎?我同意石鏡泉先生在他的專欄中所說的,要是我們的領導人所展現出來的政治素質,是像這兩位候選人這般,那恐怕跟外國的總統大選辯論還有一段距離。我們所要求的領導人,會是只懂不停地揪出對方的漏洞來狠狠指責的人,還是有著有容乃大的胸襟,能以一笑置之並自嘲來得到公眾好感的人?我們所要求的領導人,會是只懂糾纏在教育預算有幾多億的數字爭拗上的人,還是切實地檢討成效、聆聽意見來製訂政策的人?

也許有人會說,要當個好的領導人實在不易,我們也不應該苛求太多。的確,要找到有人願意勞心勞力為人民服務,難度系數達到9.9,但這不代表我們可以妥協於不好的領導人。梁家傑說得對,將來有意參選2012年行政長官的人,無可避免地將要經過像今天曾梁二人經歷過的過程。也許這場辯論的最大意義,在於可以讓將來有意競逐的人,知道自己在未來的五年,到底有些怎麼樣的東西需要準備。

星期六, 3月 10, 2007

分享

這天下午應Roundtable之邀,與一眾年輕人分享採訪經驗。一同作為講者的,還有am730的總採訪主任Kenneth戴子傑,以及inmedia的民間記者、roundtable的共同召集人Fred林輝。看見在座的幾十位年輕人,恍如看回四年前那個初出茅廬,甚麼也不懂的小伙子,但他們比我更有熱誠,對時局觸覺與新聞理論也有所知識。

Kenneth跟大家談了作一個好的人物專訪所要的要素,Fred則介紹了民間記者以新媒體表達自己看法的渠道,小弟就分享了電視新聞與文字新聞的分別。台上台下互動發問,彼此的交流間我也有所得著。

兩小時轉眼便過,跟年輕人談話,永遠都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但願他們今日沒有被我的說話悶慌吧!(還有,也希望他們見不了女主播,不致於太過傷心吧...)

星期五, 3月 02, 2007

驚喜

這陣子事務繁忙,久未更新,抱歉。先跟大家拜個晚年,祝大家豬年心想事成,身體健康。

這天晚上看了十年來第一場特首選舉論壇。出奇地,論壇比預期來得精采,也許是因為大家在事前都以為這會是一場各自表述的答問大會吧。雖然沒有直接質詢的環節,但梁家傑把握了每個發言的機會來攻擊曾蔭權,迫得曾蔭權不得不用自己的時間來回應梁家傑的指控。

一開始雙方都來得有點拘緊,梁家傑甚至把外匯儲備和財政儲備混淆了而出了醜,但反而讓自己可以放下了包袱,在往後的時間裡簡直是拋開了一切來不停發炮,說些甚麼理念,許些甚麼承諾都不要緊,反正根本不用實現。相反,曾蔭權的每句每話都來得公式化與面熟,也因為怕被人秋後算帳,發言時顯得謹慎,甚至被對手激得七竅生煙,也只能敢怒而不敢言。

這場辯論未必能夠真的迫使曾蔭權說出更實在的政綱,但至少也能夠讓市民大眾意識到當下政府面對的問題,知道了未來特首在許下些怎麼樣的承諾,令大家有所得著,也算值得。最後不得不讚讚梁家傑背後的那位撰稿的軍師,為他寫出了那個八十二歲慈雲山張伯的故事,而梁家傑的豁達演出也一洗以往古肅木訥的形象,可能他們都看過了蔡子強的「新君王論」吧!

十五日也會有另一場由八大電子傳媒合辦的論壇,且若大家拭目以待吧!

星期三, 2月 07, 2007

辯論

特首選舉的戰幔打開了之後,大家都彷彿在期待一場候選人的辯論,好讓雙方可以就自己的政綱作出闡述,亦可以批判對手的政綱。

據說,雙方都接近同意,於三月一日舉行一場辯論。外國的總統候選人辯論,往往是充滿了精采的語句,到肉的嘲諷,耀眼的姿態與難忘的口才。香港呢?從以往的立法會選舉論壇中,候選人們的表現有時實在不敢恭維。

這次的兩位辯手,一位是決心打好呢份工既現任枱主,另一位就是從抗拒到擁抱小圈子的挑戰者。一位是四十年豐富執行經驗的公務員,另一位是多年法庭上依足規據程序證據辯說的大律師。一位是得到祝福的現實主義者,一位是爭取支持的願景派畫家。

他們的背後,有著一位可以寫出動人演說的文膽嗎?有著可以把弄傳媒於鼓掌間的公關嗎?有著一位可以捉緊市民脈搏的醫生嗎?有著一位可以把候選人包裝喬裝偽裝的政治化粧師嗎?有著一位善於打心戰的策略家嗎?

如果都沒有,這場辯論會好看嗎?會否又淪為各自表述的場合、潑婦罵街的爭拗、或者沉悶無比的喃嘸大會?且看他們如何演好這場叫大家期待的辯論騷吧。

星期六, 1月 20, 2007

選舉

雖然現在只是零七年的年頭,但不少人的眼光已經放在零八選舉年了。

大家總愛說,零八年是選舉年。先說說我們身處的香港吧。新一屆的行政長官選舉,將在零七年三月二十五日進行。雖說立法會議員梁家傑,很有可能可以取得超過一百名選委的提名,成為特首選舉候選人,但看來曾蔭權能夠成功連任的機會很大。不過,到底曾蔭權未來施政能否暢順,零八年舉行的立法會選舉所選出的議員們,亦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從近來的部署當中,已經可以看到各黨派已經開始在暗暗較勁。民主黨、民建聯、自由黨之外,其他新興勢力如公民黨、社民連,甚至匯賢智庫也開始做準備工作,希望在地區滲透勢力。功能界別方面,不想連任的也開始在找接班人,以保持其影響力。

與香港一海之隔的台灣,零八年也會有總統選舉。上年年尾的台北高雄兩地市長選舉,國民黨與民進黨平分春色,零八年會是馬謝之爭、還是馬蘇之爭,抑或會有更多變數,也叫大家拭目以待。

影響世界局勢的,當然還有美國總統選舉。民主共和兩黨,相信會繼續以伊拉克政策來進行辯論與攻擊。較叫人期待的,是前第一夫人、紐約州參議員希拉莉,在自己的網頁上,正式宣佈會角逐代表民主黨參選零八總統選舉。零四年小布殊以些微票數險數克里,零八年小布殊任期屆滿,且看戰況如何。

零八年是精采的選舉年,但畢竟還是很遠。讓我們先把眼光放在兩個月後舉行的特首選舉,看看會否有一些精采的辯論吧。

星期三, 1月 17, 2007

換證

這天假期,特意響應廣告的號召,與婆婆一起換取智能身份證。

一早已經在網上預約,但性急的婆婆卻不停提醒要早一點到,結果還是比預約時間早了半個小時到智能身份證中心。甫到中心,就發現中心擠滿了很多同是來換證的老人家。本來看見老人家不足為怪,但奇怪的是記得當時自己換證的時候,明明是不用怎麼等候就能夠順利換證的。

細聽之下,原來很多老人家是未到預約時間,一早到達中心等候的;有的是一大清早到中心輪籌後便一直在中心不走的;有的是沒有預約來碰碰運氣,看看可否即場辦理的;還有更多是由社區團體組織老人家們一次過來辦理換證手續的。

難得在現場的工作人員沒有給眾多的老人家氣壞,依舊笑容滿面地、耐心地解答他們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不介意地重複又重複答案。結果到了預約時間,我與婆婆很快的完成了換證手續,不用半小時便可以離開了。

替全港市民換身份證是一項大工程,難得到現在為止,一切也尚算順利,作整個項目規劃的可記上一功吧!

星期日, 1月 14, 2007

碧咸




好一個萬人迷,於一個正在走下坡之年,還可以叫世界所有媒體對他注視。

他的新合約讓他可以平均每日賺進超過一百萬港元,工作一個小時已經可以讓他到快餐店,買上一千七百幾個巨無霸餐。先不論他是否值這個價錢,但這個舉動已足夠讓他登上連續幾年的體育版頭條。「碧咸」這個名字,已經由一個代表某個英國足球員的姓氏,演變成一個世界性的品牌名稱。

即使大家說我是因為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也好,或者說我是眼紅他也好,我也不相信他到美國,是真的如他所說的「為了推動美國足運」。要是他真的這麼偉大,把自己當成他口中振振有詞的甚麼「足球大使」,那麼請他來香港吧。香港足運由七八十年代的「遠東足球王國」,到了現在世界排名117,應該比曾經在排名十名之內的美國,更加需要推廣足運吧!說穿了,一切都是錢在怪,還有可能是為了妻子(或者他自己)可以在荷里活發展吧!

皇馬教練卡比路已經表明,今季餘下賽事也不會派碧咸上陣。碧咸迷們,也許將來要在零碎的新聞片段中,才可以看到你們偶像的黃金右腳吧。

星期三, 1月 10, 2007

脫皮

每到冬天,我雙手都會脫皮。

脫皮的情況,通常是由手心開始的。首先,雙手的手心會長出一點點紅色的小點,初期是既不癢也不痛的,只是像雙手磨擦後出現的一片紅。之後手心對上、手指對下的位置會先開始脫皮,然後是手指頭,掌心,手指其餘部份,最後整張手的皮都會脫下,換上一張新的皮。

醫生說,這是因為冬天天氣變化,手掌敏感而出現的情況,手汗越多情況越壞。脫皮的情況不能根治,只能夠塗藥膏來紓緩病況。記得小時候脫皮的情況比現在嚴重得多,試過一整層表皮都脫下,手心也會泛出血絲,連執筆或者工作時也會感到疼痛。每晚也要不停地塗上一層厚厚的藥膏才可以入睡。

脫皮的雙手確實會在工作上帶來不便,就連打球玩樂時也會影響發揮。好友們看到雙手的情況都會說很可怕,又或者會為我感到痛,但我總是會對他們笑說:「也許、這是上天每年都要根據我上一年的功過,來給予我一批新的生命線、感情線和事業線吧!」

本想貼上脫皮的雙手來讓大家一看,但為免變成要「家長指引」....還是算吧!

星期四, 1月 04, 2007

中大

因緣際會之下,回到了中大走了一趟。

晨早的中大校園是很美的:和煦的陽光從樹蔭之間穿出來,映射在行人步道上,一邊呼吸著市區所沒有的清新空氣,一邊欣賞著沿路的優美。百萬大道上的莘莘學子們,或是一個匆忙趕上課,或者二人漫步喁喁細語,或者三五成群討論著上課前下課後的趣聞軼事。一切一切,相比於都市的忙趕,顯得如此的安逸和諧。

幾年前當自己還是大學生的時候,因為功課繁忙,一直都沒有好好的欣賞過中大的美。猶記得當時,很多時候都是晝伏夜出,白天上課後,就連忙趕到電腦室趕寫程式,與同學戰友們晚上到飯堂吃過「頹飯」後,又趕忙回到電腦前苦幹,往往到凌晨三、四點,才拖著疲累的身軀回到宿舍,一倒便睡。很多大學的設施,好像甚麼語言自學中心內的電影閱覽室,或者體育館中的健身設施等等,都只是在三年級最後一個學期,功課沒那麼繁重的時候才能夠探訪一下。

絕對無意貶低其他的院校,但當初還是中學生,參觀大學開放日時,一踏進中大的校園,已經被深深吸引了。一直認為,大學校舍應該要有很大很大的地方,有山有水有草地才算是大學的校園。自己家中不算富裕,沒有很多錢可以到外國升學,在香港就彷彿只有中大才有這種大學的感覺。

偶而回到中大走一趟,身心都舒泰了不少,要是各位假日時想不到好去處,中大可能是你的好選擇!

星期一, 1月 01, 2007

新年

幾天前的台灣地震,讓香港網民們承受了幾天的「無網之災」。然後我們才又驚覺,原來我們一直以來賴以為生的網絡,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擊。朋友笑說,如果有恐怖份子把全球的主要通訊網絡中斷,可能會比發動炸彈襲擊,有更大的影響力。

這幾天的網絡災難,令很多人頓時失去平常的依靠:不能用MSN,沒有了email,跟寫blog分開了。平常很容易辦到的事,卻要還原基本步。不過,也多得失去了這些渠道,叫人更多的打電話找朋友,而不是只是在MSN上見到對方online時簡單的說些hi就算。

彷彿這次地震,是上天要世人好好的反思一下,科技的進步,是為了讓人與人之間更親近,還是更疏遠?我們又有沒有只埋頭在網絡的虛擬世界之中,而忘卻了有血有肉的現實世界?

踏入新一年,祝各位新年快樂,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