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4月 26, 2007

閉幕

終於,經過三十七天的審訊,槍搫案之謎這套連續劇閉幕了。

一開始挾著雷霆萬鈞之勢,揭開一個又一個幾年來的謎團的答案,公眾總是覺得新鮮、刺激而又懸疑。當年案件的細節,陪審團的實地視察,專家們的分析,讓全港市民與陪審員和裁判官一起,追看這套連續劇的發展。

到了中段劇情開始起了變化,又最初的死因研訊,變成像是刑事偵訊,甚至變成了八卦雜誌揭秘式探究案中關鍵人物的性格特徵心理狀態等等。當然,死因研訊主任也可以說,是為了確實犯案兇手的動機,以定出較為確切的死因。但事實上,連裁判官最後亦要求陪審員可以不理那些犯罪與心理專家們的意見,真的很想問問研訊主任,傳召那些專家證人的目的,有多少是為了滿足大眾的好奇心,又有多少是為了千方百計把罪名加在那人身上。

到了最後,到了最親密的人作供。一個說不相信他會做那種事,一個說即使時光倒流也會繼續選擇與他長相廝守。他們要再一次的受到打擊,再一次的勾起往昔的傷心事,再一次的面對本來已經開始淡忘的情景,再一次受到傳媒瘋狂的追逐跟蹤。

終於,到了今天,一切都應該閉幕。有記者問他的媽媽會不會上訴,我想,就讓事情作結吧。有罪、無罪;合法、非法;成魔、成人;一切都應該有個終結。也許,就如新聞所說的,無論槍擊案之謎是否得到解決,審訊都應該畫句號。願所有受傷的,鼓起勇氣,忘記傷痛,積極面對。

星期三, 4月 18, 2007

主持


以為是不可能的任務,竟然也給我完成了。

還好有著可以信賴的搭檔,同學們也願意忍受我那些字不正腔不圓的普通話,官員們也沒有被我的「鄉音」嚇倒……

在完成了兩場準決賽後,心情舒泰了很多,套搭檔的說法,整個人像是給「解放」了。真的,在那天早上,整個人的精神都蹦得緊緊的,連早上吃的那個豐富早餐都變得索然無味。幸好過程當中尚算順利,沒有出現大亂子,同學們也沒有投訴(或者可能有而我不知道吧),也算是「還得神落」!

這次也算是個很難得的機會,認識了一些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的同僚,也了解了多一些有關外交部的工作,我在幾年前是想也沒有想過,自己竟然可以跟外交部的人員交流的…也算是個很難得的經驗吧!

星期六, 4月 14, 2007

送舊

做了兩年零九個月的節目要結束了,心裡也確實有一點不捨得,畢竟這是我第一個做主持的節目。可是因為整個節目編排的需要而要結束,也是沒可奈何的事情。

回想當時在零四年的七月,我跟另外兩個同時間進公司的同事,一齊知道要主持節目。心裡第一個念頭是「為什麼會找我們呢?」因為當時我們進公司也只有一年的時間,很多地方也還在摸索階段。那時候可能他們也想有一點新衝擊吧,於是我就擔當了這個節目的主持人了。

當初的我們三人,其中一個的節目做了不久就結束了,我們還笑是因為他才令節目結束的。另外一個同事轉調了另外一個節目,做了一會現在也沒有在做主持了,只剩下我還在努力打拼。

在這個節目當中我一共有過三個不同的搭檔,他們的風格也不一樣,給了我很好的經驗去嘗試怎麼跟不同的人搭檔。我們也常常互相交流意見,不停的在想到底該怎麼才能把節目演得活一點,也就是更加的好看。這個問題曾經令我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到現在我還在尋找一個最好的方式。

這個節目也讓我有機會去做一點跟平常不同的故事,雖然我要做的很多時候只是短故事,可是也有兩、三分鐘左右,已經比一般的故事長。我要從一開始想好故題,找相關人士,約crew,訪問,看片,寫稿,剪片;也要跟部門官員打交道、拿回應,這些統統是很好的經驗。

總的來說,雖然有時候我也會因為故事太爛而連自己也不想看;有時候會覺得變成了例行公事;有時候會覺得辛苦,做了故事又沒人來看而感到沮喪;可是畢竟這個節目讓我有了很多做live interview的經驗,也多了很多遇上突發情況該怎樣處理的挑戰,開心的與得到的總是多的。

且看下個星期的新改革節目,會帶來怎麼樣的一個景象吧!

星期二, 4月 10, 2007

錯過


趕忙的城市裡,我們每天都可能會錯過一些珍貴的事物。


華盛頓郵報與著名小提琴家Joshua Bell合作,做了一次實驗,Joshua在熙來攘往的地鐵站出口,拿出他那三百年前人手製造、價值不菲的小提琴,拉起了古典的樂章。四十三分鐘裡,他一共拉了六首classical,總共有1,097個人經過。途中只有幾個人願意用眼角微微注視半秒鐘,只有幾個人願意把他當成一個賣藝的演奏者,而最後只有一個人認得出Joshua。諷刺的是,在這項實驗之前三天,Joshua才剛在波士頓完成了一場演奏會,而那場演奏會的票價是高價一百美元的。


也許你會辯說,誰會想到大名鼎鼎的藝術家,竟會走到地鐵站拉小提琴?就正如你總不會見到李雲迪跟郎朗在旺角行人隧道彈電子琴吧!但想深一層,現在有好些商場都會有年輕人在唱歌或者表演樂器,有幾多人又會願意認真停下來,聽一聽他們的表演?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會聽聽他們是否在唱流行歌,又或者看看台上的女孩漂不漂亮,然後便又繼續自己的腳步。要是台上的演奏者,表演的是自己創作的樂章,恐怕沒有太多人會願意細心欣賞整首歌曲。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身邊都充斥了美好的事物。只要我們願意放下腳步,多留意周遭的一事一物,我想,你都可以發現更多的樂趣。

星期四, 4月 05, 2007

跟蹤

我總相信一個說法,「人在做,天在看」,而的確,在現今的社會之中,你在做些甚麼,也一定會有人知道。

據電影<跟蹤>的說法,跟蹤的英文「surveillance」,原字就是「eye in the sky」。而在現今社會,擔當這個天眼的角色的,就是在四周圍無處不在的閉路電視攝影機。

為了保安的原因,很多的地方也加裝了閉路電視。英國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多閉路電視的地方,據統計,平均每十四個人就會有一部攝影機,而每人平均每日會被拍入鏡頭三百次。而除了閉路電視,一切的活動也可能會成為被跟蹤的線索,好像用信用卡購物,上班下班的電子防盜,甚至只是用八達通付款、到便利店買東西,都可以被追查到你的行蹤。

英國現在還更進一步,在閉路電視旁邊加裝揚聲器,一被監察到有違規的行為,監察人員就會透過揚聲器,向涉案人仕即時提出勸告和提醒。情況就好像George Orwell的小說<1984>當中、無處不在的閉路電視一般。小說中會有專責人員負責監視人民的生活,如果發現有違反Big Brother的行為,就會有人員將之拘捕,於是人民都生活在恐懼之中。

當然,大家都明白,在這個充滿恐怖襲擊的時代,為了國家安全,可能有需要不停監視及作防備。但如此這般監控之下,會否令市民日夜活在恐慌之中?人民的私隱又會否輕易地被洩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