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4月 30, 2009

塞翁失馬


早兩天,與來自倫敦的好友J,一同到了CRUCIBLE,觀看了一場世界桌球錦標賽的八強賽事。

SHEFFIELD是每年主辦世界桌球錦標賽的城市,一到每年的四、五月,世界各地的桌球FANS都會聚集在SHEFFIELD,一睹各位球星的風采。

票是早在十二月就開始訂購,沒有訂購的二月時就開始發售。買票時只知道第一圈的種子球手的分佈,買這場八強是因為根據走線,只要O'SULLIVAN,傅家俊或丁俊暉三個球手隨便一位打入八強,便可以欣賞到他們的演出,甚至有可能會出現傅家俊對丁俊暉的矚目賽事。怎料,他們三個在十六強都下馬了。

結果,看到的賽事,是兩位前世界冠軍,STEPHEN HENDRY與SHUAN MURPHY的對決。其實一早知位置不太好,一早知在電視上看比現場看會更加清楚,球手的動態也會更加好,一早知一早起床看十點鐘的球賽會眼睏...所以頭幾局實在令人看得昏昏欲睡。

怎料到了第七局,當STEPHEN HENDRY打入了一個遠檯紅波開始,慢慢經營,加上少少運氣,終於完成了他的第九次滿分147度。大概沒有幾多人,可以親身現場看到一位球手做出147的成績。

真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雖然最後HENDRY還是輸給了MURPHY在八強下馬,但他以40歲的年齡還能造出如此成績,實在讓人敬佩。

星期日, 4月 26, 2009

奧脫福之旅


一直很想親身到奧脫福看一場球賽,奈何奧脫福的主場門票,就像好情人一般,明明存在於世上,卻又早早給別人佔據了。這次多得同來英國讀書的士哥拿A,搭上搭用了朋友的朋友的季票,才有幸踏足這個夢想之地。



這次是第二次走入奧脫福之中,上一次是在去年十月參觀STADIUM TOUR,當時街道上只有我一個人走向奧脫福,冷清得很。這次當然大大不同,從電車站開始已經見到人頭湧湧,大家都向著同一方向出發。不過,氣氛卻沒有想像中的好。自己總覺得,曼聯球迷是會一路唱著歌,一路打著氣,一路向著偉大的奧脫福,見證紅魔鬼一場又一場的勝利。但現實卻是,快要到達大門口的時候,才聽見零星的歌聲與呼喊聲。也許是周中賽事的關係,也許是對手樸茨茅夫的叫座力不夠大吧。

坐進場裡,氣氛卻立時升溫。每個球員有自己的主題曲,伴隨一些帶有粗口的打氣歌,主場球迷的威力果然不容小看。紅魔戮力進攻,上下半場各入一球,二比零的戰果,讓每個球迷都滿心歡喜而歸。


回程的路上,看見球迷中有很多都是像我們一般、遊客模樣的人。聽說曼徹斯特市的居民大多是曼城的球迷,因為他們覺得曼聯太過著重海外市場,而忘記了本地的球迷。但奧脫福之旅,著實教人興奮!

星期六, 4月 25, 2009

倫敦學習團.三




行程的最後一天,來到了一家為英國傳媒提供新聞資訊、圖片與影像的通迅社Press Association。乍聽名字,還以為是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論性質而言,Press Association的工作跟其他大通訊社如美聯社、路透社(Reuters)和法新社(Agence France-Presse)相似,只是他的目標是以英國傳媒為主,新聞的取材偏好也是服務英國讀者為主。

Press Association已經有一百四十年的歷史,現時以倫敦作為基地,在世界不同地方都有辦事處。除了以往一直提供的文字報道以及新聞圖片之外,近年Press Association增加了供應錄像服務(Video Service)以及新聞圖像(News graphics),進一步成為多媒體內容供應商。

筆者在去年十一月時,參觀了Press Association在Howden的另外一個辦公室,了解過他們對於整合資料,發佈新聞,以及把訊息傳向不同客戶的流程,所以這次倫敦之行,就以討論交流的形式為主,了解Press Association新聞取材的方向,以及對不同新聞的處理模式。雖然他們的客戶主要是不同的傳媒機構,但他們表示在選取報道題材時,都要與報紙和電視台等傳媒機構有著同樣的思維,考慮那一種故事才能吸引讀者的注意。與一般英國報章不同,他們沒有既定的政治立場,無時無刻都要叫自己保持中立,以保持單純內容提供者的身份。

經過三天的參觀,對英國的傳媒運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只可惜自己不是Broadcast Journalism的學生,要不便可以到英國廣播公司參觀,更加可以比較自己從前的工作環境,與這家受政府資助、國家級的電視台之間的分別。行程中感受較深的,是各傳媒都注意到結合互聯網的重要性,而記者再不能像從前般,只注重在文字上,往往需要有駕馭多媒體來說故事的能力,要能夠以不同的媒體,以更加吸引人的方式來報道新聞。

星期二, 4月 07, 2009

Flying Time

為著交功課寫ESSAY,過去的周末自閉在房中,看著一本又一本參考書。這天終於忍受不了,趁著天色還算可以,到市中心走了一圈。

其實也沒有甚麼目的,只是到街市走一圈,到「十蚊店」逛逛,買買日用品,感受一下人來人往的下午,呼吸著繁忙的市中心空氣。

有時會想,在英國的時間只餘下大約五個月了,換句話說,來到這邊已經超過半年。不過只怪自己太懶,也沒有好好看清過這個城市。

人總是這樣,常以為自己還有很多,於是浪費,於是不珍惜;驀然回首,卻發現已經接近盡頭,又來怨恨當初沒有好好把握時間。

還以為自己已經學會只享受過程,不計較收獲的豁達想法,原來,還是原地踏步。

星期五, 4月 03, 2009

粗口

在內地,最近網上最熱播的,是一條有關「草泥馬」的短片。「草泥馬」是粗口「操你媽」的諧音,用以避過內地網上審查的制度。最新的一套是草泥馬與「法克魷」的愛情故事,心水清而又聰明的讀者們,當然知道所謂「法克魷」到底所謂何事。

然後在香港,亦有社民連三子接連在議會發炮,先有「臭四」與「仆街」,使得曾鈺成裁定用字有所不當,然後他們又有「POOR GUY」與「不該」這等諧音出現。官員們紛紛指責,說其教壞細路,議員們亦欲劃清界線,不想鼓吹在議會中使用此種粗言。

有人說,一切的始作俑者,是唐英年當初的那一句「吊吊揈」,以及曾蔭權的「鬥嗡」;亦有人說,為何大眾只懂批評社民連的粗言教壞細路,而對社會上其他所謂的假大空視而不見。

我覺得,不應該將幾件事混為一談。舊同事H說,two wrongs does not make one right,不可以因為別人做了錯事,就讓自己的錯事有了依據。由此至終,都覺得議事堂應該是大家陳述理據,辯明真理的地方。彼此政見可以不同,但總不能人身攻擊;大家立場或許有異,但總應該對事而不對人,議員們如是,官員們如是,參與者如是,這才是文明社會中,一個議事廳所應有的態度。

也許這些粗口的諧音,乍聽之下會讓人覺得有點有趣,但細心一想,對整體討論有何幫助?選民選議員,是要將市民的聲音帶進議會中,為選民們謀福祉。議員們一言一行都應該小心謹慎,莫要讓其他事情,影響到議員們的意見討論。如果議員們只管說粗口而被趕出議事廳,最後結果代表不了選民的意見,選民們又是否看清楚議員們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