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7月 30, 2010

Facebook Officer

報載行政長官辦公室以二萬三至二萬七月薪聘請項目主任,負責更新FACEBOOK網頁,用這社交網站進一步向公眾溝通。報道大多以「洗唔洗咁貴呀」來說為何要以這樣一個高薪,來聘請一個主任負責在一般機構只以現有員工兼任的工作。

我覺得,這是媒體低估了職位的重要性,更是行政長官辦公室出手太低,錯誤評估。

FACEBOOK的用戶已經超過五億個,論覆蓋可能只比中央電視台少一點。而且,這個社交媒體的關注度日益俱增,新世代在這個媒體上所花的時間也越來越多。受歡迎的原因,在於他的即時性,自由度,以及主動回覆。如果只好像之前「起錨」行動般,把錄像放上網,用STATUS UPDATE說說個人感受,之後不作更新,零回應,欠缺互動,根本不能盡用這個媒體的優勢。

所以,一個好的FACEBOOK OFFICER,應該要熟知公眾期望,公共手腕了得,既要熟知這個社交網絡,亦要反應快,讓網民得到即時回應,高度互動,甚至可以像外國的成功經驗般,利用網站建構網上公共空間(PUBLIC SPHERE),達致虛擬參與(e-engagement)。

偏偏,在政府體系,許多事情都要層層請示,級級遞進,誰可以說甚麼,政府立場又是如何,這些都不是一個小小主任可以說了算,可以下決定的。如果為政治助理月薪十多萬,特首特別助理也有六萬多,這樣一個職能近乎「新媒體總新聞主任」的職位,又怎會只值二萬七?

星期日, 1月 24, 2010

公民起義

一句「公民起義」,令北大人神經給挑動了,於是急忙開聲煞停,一眾打手立即埋位,各界知心客亦忙於交心,為社會大擺河蟹宴。只可惜,反應過大,欲蓋彌彰,令公投議題更加升溫。

雖然一眾公社陣營紛紛解畫,說所謂起義只和平的,理性的,根本不會變成流血的衝突,但需知道北大人年輕時就是以起義起家,難聽點說,崩口人忌崩口碗,自然「一語中的」,立時啟動自我保護裝置,把剛出土的嫩芽消滅掉。

倒是很佩服那想出這一句口號的「廣告人」,簡單四個字已經可以令大眾市民關注這個事件,姑勿論取態如何,至少可以令大家知道即將會有議員辭職來變相公投,果然厲害。不叫「起義」可以嗎?叫「公民起動」,會以為是渣打馬拉松的口號,又或者以為是全城清潔計劃的那句「全城動」,到最後可能只變成「全民起來」或者更甚的「全民起床」而已。

既然已經「洗濕左個頭」,與北大人與一眾打人交了惡,公社陣營下一步不如再進一步,在辭職當天來個「揭竿儀式」,五個辭職議員手執旗幟,虎虎生威,配合「起義」主題,相信定必攻佔各大報章頭條與電視台新聞時段,承接高鐵事件中對功能組別不滿的情緒,令抗爭繼續升溫。

只是,這樣子,又真的能夠做到當初所希望營造的公投意味嗎?但願不會只是鬧劇一場。

星期四, 1月 14, 2010

英雄歌,還是抽水歌?



自從發現受到針對中國維權人士的黑客攻擊後,GOOGLE(谷歌)表示將不會再過濾SEARCH ENGINE的搜尋結果,並且表示可能會結束在中國的營運。消息一出,網民擊節讚賞,莫不稱頌谷歌之「夠薑」,為自由為人權敢於犧牲中國這個龐大市場。

但,谷歌這一次唱的歌,到底真的是維護網絡自由的正義英雄歌,還是只不過是借網絡自由為名退出市場的抽水歌?

且先看看營運數字。在上年十月公佈的第三季營運數據中,GOOGLE第三季收入有59.4億美元,淨利潤16.4億美元。當中有53%的收入是來自海外的。以此推算,第三季除美國外的收入有31.5億美元,亦即大約215億元人民幣。

再看中國的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搜索引擎市場規模有69.5億元,其中百度占據了63.1%的市場營收份額,谷歌中國占33.2%。姑勿論有報道指谷歌實際的市場份額不足百份之十,以研究報告的預計來算,谷歌2009年的收入大約能有22億元,即大約每季5.5億元。

以此一算,中國市場每季的收入,大約佔谷歌海外市場的2.5%,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對於谷歌來說,中國其實未必是一個龐大市場。當一次環球的宣傳推廣計劃已經能夠花掉幾千萬的時候,放棄整體集團2.5%收入,換來一次世界各主流媒體的正面報道,十分值得。再者,GOOGLE打入中國市場時,向中國政府卑躬屈膝,自我審查,已經惹來惡名,加上進入中國市場幾年以來,都未能成功搶走百度(BAIDU)的領導地位,也許領導人已經開始有點意興闌珊。這次乘著被攻擊之風,換來不畏強權的英雄之名,抽一點水,何樂而不為?

當然,我還是寧願相信,這次是GOOGLE一次良心發現,為廣大中國網民,為世界網絡發展,寫下革命性一頁的創舉。但願以上分析,只是我的一片小人之腹。

星期二, 1月 12, 2010

是八十後,但又如何?

那一天好友C問,你是「八十後」嗎?我說,年紀上是,心態上不知道算不算。他說,也許趁現在有點空閒,寫一點有關「八十後」的東西吧。當時的我一口答應,但想著想著,卻又發現有點難於開筆。

我該怎樣寫?

關於「八十後」的事,我想你跟我一樣,這陣子都看得聽得太多了。而你都應該知道,所謂的「八十後」,是在去年的六四二十周年紀念前後,一群年輕人組成「80後六四文化祭」開始,然後慢慢在香港流行起這個發源於內地的詞語。我們都愛把在一九八零至一九八九年之間出生的人歸納在一起,成為一堆叫做「八十後」的團體,而事實上這個團體跟世界上任何一個團體一樣,當中的成員是有各自獨特的面孔和性格的。

於是問題便出現了:每當人家說「八十後」如何如何的時候,總會有人走出來說:「我可不是這樣的!」然後,討論的焦點就會從探求事件本身,轉移到分析「八十後」的年輕人為何會有這樣的取態或行動。明明是要釋放劉曉波,卻變成衝擊中聯辦的行為分析;明明是要反對高鐵撥款申請粗疏,卻變成年輕人為何要進行「快樂抗爭」。

但事實是,連一眾所謂「八十後」抗爭的代表,都多次闡明其實自己不代表「八十後」。陳巧文說他們只是一群「自發的網民」,一起為著個別議題而走在一起,共同奮鬥,誰也不代表誰。

其實大家都明白,有時候傳媒的確要負上責任。「分類」,「歸邊」,「陣營」,「籠統」等都是傳媒慣用的手法,目的是要令新聞易讀易明,易於表達,也容易構成「對立」,「不同」,「衝突」,「抗爭」等等富有新聞價值的場面。要是每次都用「一群自發參加抗爭聚會的網民」來代替「八十後示威者」,既累贅又煩瑣。其次,現在積極參與社運的這一群,又的確以「八十後」為主,「七十後」的也許為家庭為事業奮鬥中,「九十後」的也許正在課室裡或球場上燃燒青春,只有「八十後」的初出茅廬,負擔不多,才能勇往直前,無畏無懼,走在抗爭最前線。

既然如此,那麼每當看見「八十後」如何如何之時,我們都不必對號入座,挑動神經;我們應該理性思考,到底當中所揭示的,是那一群人的那一種取態;更重要的,是要細想這些抗爭背後所要帶出的訊息,到底是言之成物,抑或是空穴來風。我們亦都不必強行為「八十後」來一些甚麼分析解構拆局之類的,需知道我們被編在「八十後」這一類別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我們都在這十年間出生。也許我們有一點相同之處,例如我們都經歷過學能測驗,我們也許都一起在高考讀過「人生的意義」,但未必每件事都有相同取態,未必每一個人都有同一張臉。

所以,要我寫「八十後」的文章,這一刻,我實在寫不出一個大概。因為我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性格,誰也不代表誰,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這,也許又是所謂「八十後」的另一個寫照吧。

星期日, 1月 10, 2010

如果沒有GOOGLE/YAHOO/BING/百度/搜狐/...

如果沒有了GOOGLE/YAHOO/BING/百度/搜狐等等的搜尋器,那麼...

- 我們不能輕而易舉地找到想要的資料
- 我們只能把所有要到或到過的網址統統抄下,或者都放進「我的最愛」資料夾當中
- 網上資料的流通速度將會大大減低
- 不會有ADWARE的出現,只能靠以往的BANNER AD來賣廣告
- 寫文章的人,做學問的人,要像以往艱辛地搜隻材料
- 我們也許會變得不這樣善忘
- 也許會培養更多的「記憶天才」、「人肉百科全書」、「萬事通」
- 我們不會被人肉起底,會減少網路欺凌
- 甚至,我這個BLOG,這篇文章,不會被人找到

二十年前沒有互聯網時,日子或是那樣過;今天,試問每天工作的人們,平均每天到訪GOOGLE的次數有多少?

假如高錕是改變世界溝通模式的人,那麼Larry Page, 楊致遠等人,就是改變求知辦法的人了。

星期一, 1月 04, 2010

職場新知

日前看蘋果日報,載了內地二零零九年職場最新「潮語」,看罷詩癮大發,寫下拙作如下:

「別海投,戒裸考,力擋拒無霸杯具;漸回暖,慢網申,應付群毆用口紅。」

當中的「海投」,「裸考」,「拒無霸」,「杯具」,「回暖」,「網申」,「群毆」以及「口紅」都收錄在十大職場潮語當中。其意思如下:

「海投」:不理好醜,只要就手,猶如骨灰撒大海,應徵書信胡亂投

「裸考」:空槍上陣,不求甚解,面試應徵零準備,赤裸上陣打真軍

「拒無霸」:硬食檸檬,屢撞鐵板,十次敲門九次衰,最後一次跌落渠

「杯具」:取其諧音,玩其表意,茶杯餐具亦為潮,實乃悲劇之極也

「回暖」:海嘯漸退,日照漸煦,職場寒冬走過去,氛圍回暖人讚許

「網申」:忘掉書信,不再排隊,搵工跳糟電子化,網絡申請夠慳水

「群毆」:一夫當關,舌戰群儒,面試過程困獸鬥,力爭上游求錄取

「口紅」:金鏈要粗,朱唇要紅,先敬羅衣後敬人,包裝成就人中龍

另外兩個十大潮語倒也忘記了,未知自詡要保育中文的陳雲先生得見此等中文,會拍手稱好,還是吐血而亡?

星期日, 1月 03, 2010

新年.社運.八十後

踏入二零一零年,第一篇本想寫一些較輕鬆的事,例如我們一班中學好友每年元旦指定的籃球聚會,例如和家人們去國明的新桌球室切磋較量的愉快時光,例如對新一年的期盼和計劃等等...但,回到家中,看到新聞,說一班遊行人士衝擊中聯辦的新聞,卻又忍不住先寫寫對這件事的看法和感受。

在FACEBOOK上己經表明了自己的感受:「要前進,不要激進;要遊行,不要強行;要行動,不要騷動;要理性,不要任性;要毅力,不要暴力;要熱情,不要煽情。」我很明白衝突、混亂、推撞等等都是傳媒喜愛的素材,只要一宗新聞有這些元素,就很容易獲得編輯的青睞,從而讓背後所要訴說的訊息得到廣播。友人更舉出了零六年世貿會議時韓農的表現,說明有系統、有組織的衝突的確可以教人動容。但,沒有組織的衝突呢?沒有系統的推撞呢?就只會成為別人指摘擾亂公眾秩序的理據,成為大眾又一次加深對年輕人有勇無謀的印象。

要得到公眾關注議題,要得到傳媒報道,要有好「畫面」,其實有很多方法。以這一次為例,既然大家都知道訴求是爭取雙普選,倒不如大家用最有秩序的方法,在中聯辦面前放下大票箱,要求遊行人士一人一票地投出心中的想法和訴求,切合主題又能有畫面可播,這樣大眾能容易接收信息,警方又不會大為緊張,為何一定要用肢體碰撞?

有人說這一次是所謂「八十後」的年青人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表現。八十後擅於用網絡動員,用電腦印製各種宣傳品,用創意創作新穎有趣口號和抗議計劃,這些都令人鼓舞。事實上,社會的確需要有思想有動力的年輕人,去接社會運動的棒,薪火相傳,讓大眾繼續關心社會事務。不過,要成功推進社會運動,除了創意、活力和動員能力,還要好好的計劃,細心思想如何有效地把訊息準確地傳給公眾知道,也許更重要的,是思索如何能夠有效地打動當權者或有影響力的人,這樣才算是有效的社運。

說到「八十後」,今年將會是我們這班八十後的人中,開始踏入三十歲的一年。於是,身邊的朋友開始籌備結婚,周末的活動由行街和唱K變成睇樓或到朋友家中聚會;畢業後沒轉工的開始成為管理層,轉了工的也找到了或被迫找到了發展的方向,也有的開始厭倦了工作要找新的刺激,有的要在三十歲限期前申請Working holiday...彷彿三十歲是一個大限。我想這一年應該會有不少傳媒雜誌,以「八十後」Crossover「三十歲」這個題材來大做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