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9月 23, 2006

賭性

(這篇比較長,望諸君別介意)

再談看罷狼圖騰之後的聯想

有些人常說,中國人是喜歡賭博的民族。我想可能要作少許的修改,應該說,自古從事農耕工作的中國人,賭性十分強烈。

書中遊牧民族的人自稱為「狼」,而把農耕民族的人稱為「羊」。遊牧民族的求生模式跟務農民族的模式很不同。遊牧民族要生存,必須要跟很多不同的團體競爭:與草原上其他存在的生物、艱苦的天氣氣候、不同民族之間的比拼、同族之間的目光等等,必須要每時每刻打醒精神,就連在夜晚時也要時刻提防狼群會發動夜間突襲。正因為這種拼搏精神,使遊牧民族大多不太依賴運氣。他們相信的是自己的實力,是自己的小心翼翼,也相信與敬拜上天 (或者他們口中的「騰格里」)所給予的東西。在他們的思想之中,從沒有一朝發達後便可以洗手不幹這回事。因為挑戰每天都在發生,就算擁有再多的財富,來自大自然的敵人也可能時時來襲。

農耕民族則不同。農耕民族可能是世上所存在的各種不同民族之中,唯一可以不靠與別人競爭而仍然能夠生存的民族。他們把種子撒下,播種,然後等待收成。當然也都需要努力才可以豐收,但與遊牧民族相比,每日所受的威脅與恐懼就少很多。不過這種沉悶而重覆性、卻又需要長時間才看見收成的工作模式,卻孕育出「一朝發達」的思想。他們會希望一下種之後就會有大豐收,又或者可以不勞而獲,天降橫財,然後那些財富可以讓他們沒有競爭下安享晚年。

與北方的遊牧民族相比,南方多從事農耕或商業活動的民族有較多的賭性。他們會較為希望可以用最小的資金或付出,去換取最大的回報。因為只要有一次賭對了,就可以換來以後的一段時間不用工作,不似得遊牧民族般,不分日夜季節都必須勤奮去保住性命。

有理由相信賭博是從農耕民族中發展出來的,這可以從中國式的賭具中窺豹一斑。「魚蝦蟹」中除了海產外,還包含了雞與葫蘆這兩種農稼必備的東西;番攤據說是從看到一大把種子後啟發而出現的;麻將中的「梅蘭菊竹」,也不像是遊牧民族、商業民族或者狩獵民族生活中會遇見的物件....等等等等,可見賭性早已埋在農耕民族的遺存基因之中。

當然這只是用中國人中較為主要的兩種民族: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來作比較,要是把另外幾種,像是商業,航海,狩獵和工業民族也加入討論,情況將會有所不同。不過既然要討論的只是「中國人是喜歡賭博的民族」這句話當中的中國人是那一些,只拿兩種民族來比較也沒有大問題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