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7月 31, 2009

就把電腦關掉

看了好友P的BLOG,喜歡拍照的他,叫大家要把相機放下,好好用心感受發生的事情,把愉快的、不愉快的都放進記憶,好好收藏。他說,隨著攝影科技的進步,以及器材變得越來越便宜,很多人都能擁有很好的照相機。於是,我們看到的,是更多為拍而拍的照片,以及在FLICKR或者FACEBOOK上一張又一張不明所以的相片,沒有訊息,沒有感情,為拍而拍,完全沒有思考過便按下快門。

除了好友P外,好友B、J和S都喜歡拍照,而且每一張照片都是有所感興時才拍下來。很多時候,光看相片就能感受到他們當時當地的情感。看他們的照片,讓人心曠神怡,看一百張也不覺得膩。但網絡上也有不少廉價的數碼照片,或者同一個地方拍下五十項一模一樣的照片,完全看不出到底意義何在。

P的文章讓我想起了我們的FACEBOOK。FACEBOOK的確是很方便,讓我們很容易便可以給朋友們傳送訊息,分享生活點滴,也不像電話般突兀、電郵般繁複、書信般嚴肅、簡訊般花錢。不過,FACEBOOK到底是讓我們的朋友們更加緊密,還是令我們只依賴在虛擬世界的友誼,而忘記了現實世界的社交互動?

近年來社會上泛起了「電車男」和「宅女」等詞彙,大家亦漸漸地習慣了甚麼也能在網絡上解決,開始忘記了真實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要是一天沒有了電腦,沒有了網絡,恐怕這些電車男和宅女們會不能生存。或許,當你發現每天都要上一上FACEBOOK,或者只能在MSN中才能夠與人們暢所欲言時,你要做的,就是把電腦關掉,然後隨便的抓一頂CAP帽,披一件風衣,出門去,感受一下人聲鼎沸的鬧市,又或者呼吸一下遠離煩囂的空氣,讓腦筋清醒一下。

要記住,電腦,應該是讓我們工作更有效率的工具,而絕不該倒過來控制我們的生活。

這篇,也是給自己寫的備忘錄。

星期六, 7月 25, 2009

新聞娛樂化?娛樂新聞化?

看曾志豪的BLOG,說到香港傳媒很奇怪,娛樂版比港聞版做的認真。實在是萬分同意,拿句突兀的中文化英語,就是「不能再同意得更多」(cannot agree anymore)。

就拿這天的蘋果日報娛樂版頭條做個例子吧。這天的蘋果娛頭,報道了一向以才女自居,不屑與一眾靚模相提並論的STEPHY,被發現新書中充滿錯別字,三十多頁的文字內容當中,竟然有超過一百個錯別字,讓人驚嘆。記者在報道中詳細列舉了所有的錯別字,出現次數,以及擇自辭海的正寫,加上有當時人回應,面和心不和的競爭對手THERESA的看法,靚模們的訪問,還有專家們(倪匡,白韻琴和王貽興)的意見,最後還要附上唱片公司打算的應對方法,內容層層推進,細緻分陳,數據充足,各方意見平衡,簡直就如一篇碩士論文一般,Content Analysis,Discourse Analysis,Interview,就差沒有做街頭問卷調查問電車男們對錯別字的看法,要不,所有社會科學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都用到了,大概論文題目都可以定好,姑且就叫做「年輕偶像中文水平下降的現象研究」吧。

至於其他大家應該要關心的議題呢?青年人該如何戒毒呢?經濟該如何發展呢?環境該如何改善呢?特首辦主任該如何打好行政立法關係呢?香港該如何實現普選呢?

當然,娛樂版嘛,目的就是博君一笑,娛樂一下,輕鬆一點,何需太認真。不想用那些老掉牙的語調來說甚麼「如果把放在娛樂版的心機放在促進民生上就會如何如何」,大家都知這是壓根兒兩個不同的系統,完全不同的思維邏輯。我自己都看娛樂版,也看得津津有味。我不能改變別人,不能改變大眾,只好努力讓自己不要變得只顧娛樂化,而忘了也要為整個社會的福祉而設想。

星期三, 7月 22, 2009

黐.孖.跟

聽著Swing的新歌「我有貨」,當中不停的重覆著「黐根,孖根」的,很好笑。腦海中忽然浮出了這三個字,「黐.孖.跟」。這不應該是罵人的說話,反之是兩個人相處的三個階段。

一開始是「黐」,兩個人從相識,到開始慢慢地黏在一起。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孖」,到那裡都像是一對孖公仔般的。然後,你「跟」著我,我「跟」著你,天涯海角的走。套柴九的一句,「水裡水裡去,火裡火裡去」。

或許就這樣,兩個人都變了「黐孖跟」。

可能這有點無聊,但有時候我卻會沉醉在這樣的一種拆字玩意之中。中文字,就有這種讓人分拆研究意義的好處,現今的說法會是「爛gag」,古時則會說是「語帶雙關」,「拆字樂」,甚至蘊含詩意在其中。

除了這樣在詞語中拆開獨立一個個字來研究,也可以從一個個字拆開不同的組成部份,同樣好玩。舉個例說,「嫁娶」的「嫁」拆開來,就是「女」孩子成了「家」,而「娶」呢,就是奪「取」了「女」孩的芳心,從此白頭到老。

當然,其他語言也有其優美之處。但我這個香港仔,還是喜歡中文字中包含的心思呢。

星期一, 7月 20, 2009

研究生



實不相瞞,我的真正身份,是一名研究生。

這句周星馳電影中的對白,也是現在的我的寫照。

六月旅遊回來之後,埋首苦幹了兩三個星期,開始理順出論文的一個大概來。雖然還未動筆,但有了個概要,我想應該可以完成。當然,一切要歸功於教授的循循善誘,為我們的論文帶來了方向。

雖說如此,當研究生的日子絕對不如大家想像中的悠閒。的確,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是屬於自己的,不用上課,不用上班,只是埋首在書本與數據之中遊走。但也就是這種完全空閒的時間,讓自己有時會迷失在茫無頭緒之中。有時候,又會突然的對自己的研究完全失去興趣,然後把時間花到不知那裡去,到幾個小時後回望,才又後悔自己浪費了許多光陰。又有時候,會有種無以名之的壓力壓著自己,又怕做得不好,又怕深度不夠,又怕死線快到,又怕英文很爛,雖未至於寢食不安,但也讓人不能好好享受。

開始漸漸明白為何有那麼多的博士研究生會中途放棄,又或者要用一生的時間來完成一個博士課程。

好友C是博士生,當年學士課程完成後,沒有唸碩士,用三年時間就直接把博士頭銜拿到手。也許是因為他唸的是工程科的關係吧。跟他說研究中的辛酸,他說:「很難嗎?我的論文大部份都是第一年就完成的,第二、三年都很懶惰,我不覺得有任何難度!」

真給他氣死。

星期五, 7月 17, 2009

我是誰.胡一虎


埋首研究同時,總要找些空間去讓自己放鬆一下,又或者,其實是找個藉口去讓自己去躲懶。怎樣也好,最近完成了鳳凰衛視主播胡一虎的自傳-<我是誰>。這本書是我在坐飛機來英國唸書時,在飛機上開始看的,當時看了差不多一半,因為太累而沒有繼續看下去。到達之後,就一直擱在書架上,直到最近才把他完成。

如果你有看過鳳凰衛視晚上的「全球華人連線」,又或者不時播出的「一虎一席談」的話,你一定會知道胡一虎是誰。他,曾經當選台灣最性感主播,曾經當選鳳凰衛視的最佳主持人,曾經被阿諾舒華辛力加讚揚他的英語主持相當到家。事實上,當我第一次看到他在電視上的表現時,我覺得相當奇怪,奇怪為何他可以坐得這樣歪歪斜斜,說話連珠爆發,訪問時更加會搶白一下被訪者,跟我腦海中的正經八百的傳統主播很不一樣。

讀過他的故事,知道他從大學開始已經決志要當一個出色的主播。他畢業後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台灣的華視,之後便一路平步青雲,幾年時間便當上了台灣首屈一指的主播。當然他的歷程也並非一帆風順,當中也有遇到過很多失意的時間,以及挫敗的遭遇。但,他在自傳中說道,每次他都有家人的支持與鼓勵,更重要的是有他尊敬的爸爸的勸勉,讓他不斷勇往向前。

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的期間,讓他有機會跟CNN的名主持人Larry King有過一席話,間接形成了他日後獨特的「美式播報風格」。回到華視幾年後,決定前來香港,擔當鳳凰衛視的一員,接受更大的挑戰。據他自己所說,主持「縱橫中國」讓他更加加深自己對華夏文化的情,「一虎一席談」磨鍊了自己平衡各方意見,做出優秀結尾的技巧,「全球華人連線」則讓他有機會站在世界的舞台,跟各國領袖政要,或者各地各式人種來個直接對話,開闊自己跟觀眾的視野。

自傳最後,胡一虎嘗試為給自己那個「我是誰」的問題下一個答案。他說,自己是「新華人」,出生背景,成長過程以及工作經歷,讓他自覺有了一份使命感,成為兩岸三地華人的連接點。

看罷他的自傳,細想自己的經歷,總覺得小巫見大巫。的確,五年的新聞工作者生涯,讓自己成長了不少,也大開眼界。但看過他的經歷後,才發現自己才不過是剛起步的小嫩芽。還是應該繼續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一步,略盡綿力,令社會更好。

星期一, 7月 13, 2009

風水

風水師與女富豪的故事,沸沸揚揚,到底是親密戀人還是太后太監,尚且有待分曉;但當中所說的那些風水命理,也值得討論。

聽過蘇民峰解釋風水,他說,所謂風水命理,其實人人都可以學會,因為當中所涉及和要求的,只是要精於計數和有良好的記憶力,然後多看多練習就可以了。也有人說過,風水,其實是一門統計學,只要肯仔細觀察研究,歸納大概,就可以看出一個端倪。

也有人說,世事其實都是循環,只要用心留意,所謂的預測,其實都是過往事件的翻版。也有人說,風水師的話,就如那些雜誌上的運程預測一般,都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大道理,只是讓聽者心安理得一點,或者導人向善之道。

我個人其實不太相信風水命理,當然我會尊重他們這一種藝術(也許他們會覺得其實是一種科學),但我卻不會刻意查問。因為我覺得,很多時候的所謂批命,最後都會發展成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fulfiling Prophecy),亦即那個批命影響了你的想法和行動,使得你下決定時依照了批命的方向而行。

至於能否用那些如「種生基」或者「風水穴」來趨吉避凶,我會覺得,如果你認同「未知生,焉知死」這一個說法的話,你必會同意「未知蒼生,焉問鬼神」。先做好自身,理順自己的思緒、知識、感情、關係,其他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星期日, 7月 12, 2009

主播,到底是甚麼?

看到報道,在年初進行過大裁員的亞視新聞,又再重新招請主播和記者,吸引了數百人前往應徵。同樣的情況,我也經歷過。

那是六年前的春天。

也許你已經聽過我的這個故事。當年香港正被沙士侵襲,美國又向伊拉克出兵,經濟環境很差,人心惶惶。當時的我正在大學最後一年,計劃著前路,主力是找有關資訊科技的工作,同時間,也向傳媒機構寄出求職信,因為我除了主修電腦外,還副修了新聞及傳播。也許是天意使然,向IT公司寄出了超過二十封求職信,全部音訊杳然;反而得到了無綫與有線兩家傳媒的垂青,得到面試機會。結果最後,加入了有線新聞,一做便是五年。

幾年工作期間,常常問自己幾個問題:怎樣才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得更好?到底主播是份怎麼樣的工作?行外人當然會對這個工作有著無限幻想,以為主播們像是藝人一樣,可以上電視,工作有趣,又有意思;而行內人亦有不少想坐上主播檯,讓鎂光燈照耀在自己身上,享受著各界羨慕的眼光。又或者,他們都以為主播是一份舒服的工作,只是照著字幕機,一字不漏地把新聞讀出來便可,既不用日曬雨淋,又不用在槍林彈雨中衝,何其悠哉。

可是我從來都不是這樣想。

我心目中一個好的主播,是可以掌握到所有崗位的工作程序,清楚知道電視新聞的流程,知道新聞的重點,從而可以當個最後的把關人,把必要的新聞資訊清楚無誤地告訴觀眾。所以,他可以在現場直播時知道甚麼是重點,可以在訪問時一針見血,可以在出錯時反應敏捷地處理好,可以在突發事件時知道往哪裡尋找最新消息,可以有膽量拒絕編輯們無理的要求。而我,覺得自己在各方面都做得不好。這亦促成了我決定繼續進修的原因。我希望在開闊了自己的眼界之後,可以令自己的新聞報道更加精彩。

電視新聞的其他崗位都有其重要性:記者要在現場掌握資訊,發掘新聞材料,揭露社會真相;翻譯要把外電轉化成觀眾們都聽得懂的故事;編輯們決定新聞事件的重要性,然後排出先後次序以及故事多寡;攝影、工程、剪片和導播等都是電視新聞中看不見的英雄。主播呢?曾想過如果故事中的敘述足夠,把新聞報道中的主播拿走,是絕對可以的。以此邏輯,主播除了以上所說的要點外,應當要做到可以有起承轉合的作用,把新聞故事串連起來,還要肩負起使整個新聞卡士順利地完成的責任,這樣才不負「船錨」(ANCHOR)的稱號。

不過,在新聞娛樂化的這個世代,大眾都只關注於主播的化粧服飾,只要求能否引起話題,而忘卻了一些最基本的價值。以往要求的字正腔圓,表達能力強,臨危不亂,慢慢地消失得無影無蹤。加上互聯網的發達,要得到新聞資訊,上網幾個按鍵便已經得到,又會有幾多人願意花半小時坐在電視機面前,細心聽主播的報道?越想下去,就會令人懷疑在十多年前,因為二十四小時新聞頻道出現而衍生的全職主播,到底能否繼續發展下去。

主播,到底應該是甚麼?

星期六, 7月 11, 2009

Free Stuff

在倫敦生活,物價都比雪菲爾高,唯一的好處,也許就是有一點免費的東西,讓你的生活愉快一點。

就像我這天做完訪問之後,就去到了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瀏覽了一下。英國的博物館大部份都是免費的,而且很多都集中在倫敦,吸引了很多倫敦市民和遊客前往參觀。而我當然不例外。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收藏了很多不同時代的人像畫和人像攝影作品,一邊看,一邊讓我想起了陳奕迅的「沙龍」中、歌詞說的紀錄生命片段。也許人像畫的出現,就是在攝影技術還未發明之前,能夠捕捉生命瞬間的唯一方法。

之後踏出博物館,遇上了免費派蜜桃茶試飲,正好解解渴,又可以省下一筆。不覺到了下午,倫敦街頭可以聚集了很多派發免費報紙的工作人員,不停的把免費報紙London Paper和Lite交到行人手裡。我當然不例外,各拿了一份,之後便又躲進了公園中,玩報上提供的數獨(Sudoku)遊戲了。

聽說倫敦還不時會有些免費電影,上網登記後便可以去看;聽說好友B跟好友F的學校,逢星期一至五中午都有免費飯派發,目的是要為巴勒斯坦人發聲(不要問我兩者之間有何關連);乘地鐵時看到廣告,說有網站可以提供服務,讓有需要的人找到免費住宿(雖然有待查證)......

還有多少免費東西有待發現呢?

星期五, 7月 10, 2009

車站音樂會


從雪菲爾到倫敦,又或者從倫敦回雪菲爾,都會經過St. Pancras火車站。到過倫敦的朋友大概都知道,St. Pancras在英王十字車站(King's Cross Station)的旁邊,是一個外表古舊,內裡嶄新的車站。車站在2007年開始取代了滑鐵盧車站(Waterloo Station),成為了來往倫敦和巴黎的歐洲之星列車的總站,也是從當時開始,車站的內裡被大翻新。

這天從倫敦做完訪問,晚上從倫敦趕回雪菲爾。在車站等候期間,遇上了幾個年輕人在開壇表演。他們一行五人,跟一般的樂隊的最大分別,是隊中有一個喇叭手,所以演奏的樂章有不少都有一段喇叭獨奏的表演時間。

他們表演的都是自行創作的歌曲,都是流行音樂,當然在歌與歌之間,會不停的推銷自己的大碟。在他們表演的時候,圍觀的人不算多,大約只有三、四十人,更多的人都只是在他們身邊匆匆而過,也許在車站中的人都容不下駐足五分鐘來欣賞。



整個表演最教我意外的,是車站管理願意闢出地方,提供電源,劃定時間來讓樂隊作表演,這種表演一般只會在香港的商場見到。看到這表演的一刻,也許你會不期然會想,在香港,譬如說在紅磡火車站大堂,又能否做得到呢?又或者,會直線地想到如果在香港舉行,會收到多少投訴,管理公司又會如何以可能危害公眾安全為理由而拒絕。但那一劇我在想的,是如果在紅磡車站舉行的話,那應該請誰來表演,又應該唱些甚麼歌曲好呢?

姑勿論如何,樂隊的演出,也讓我這個因為沒地方可去而提早了個多小時到車站的乘客,提供了很好的娛樂。到他們車站的網站一看,原來是每個星期四夜晚都會有表演的,有興趣的倫敦朋友,也可以一看!

星期二, 7月 07, 2009

吃大象的人


小時候聽過小王子的故事,說到那又像帽子、又像蛇吞象的圖畫,覺得很特別,於是便把畫面記下。那時候的自己會想,一條小小的蛇,怎可能把那比自己大上好幾十倍的大象吞下肚?長大了才發現,蛇會用盡全力,張開咀巴,加上柔軟富伸展性的身體,把大象吞下。不過,吞了大象,就要冬眠好幾個月,才能夠把食物完全消化。

現在在做論文的我,就像面對著一隻大象一般,想著該如何把這頭論文大象幹掉。面前要做的工作可多得很:一堆堆已經到手的書本和JOURNAL等著我去做LITERATURE REVIEW,還有更多未到手未找到的有待發現;要與議員們相約做訪問,要爭分奪秒地趕在七月二十二日開始的議會暑假前完成;訪問過後要將之紀錄成文字紀錄,好作參考;要設計好問卷,想好要問的問題,然後發佈的相關的地方,找合適的對象來收集數據;要開始瀏覽各議員的FACEBOOK PROFILE,又要設計一套CONTENT ANALYSIS的準則來做研究;之後當然就要把所有的資料、想法、得著、意見,統統化成文字,寫成論文。

面對這許多的工作,有一剎間想過是否自己野心太大,研究的範圍太廣,根本超出了一個碩士論文的範圍,甚至想過是否應該與教授談談把題目修改一下。不過,既然已經開始,倒就不如試試自己能不能把他們都完成。或者我就是這樣的好勝吧。

好友B借給我一本有關如何寫論文的書,當中說過一篇一萬五千字的論文,從決定題目,收集資料,到撰寫報告,大約要600小時的時間去完成。亦即是說,要是我每天工作十小時,也要連續兩個月每天工作才可以完成。一想到這,不得不又回到書本上。

不過,我想,只要一步一步的做好每個部份,一定可以把報告完成。一個人要吃掉一頭大象的方法,其實不太難,只要每次只咬一口就可以了。而且,還可以細味每一口大象肉的滋味呢。

各位在彼邦同在工作的朋友們,努力吧。

星期一, 7月 06, 2009

逆轉勝


這天本來打算要讀完一本書,然後把上星期的訪問,做成錄音的文字紀錄,怎料碰上了溫布頓決賽,當然一切計劃都變得沒有意義了。

英國人的希望梅利在四強下馬,但擊敗他的洛迪克終究不是泛泛之輩,在決賽中令費達拿吃盡苦頭。洛迪克完全針對了費達拿的打法,先取下第一盤。第二盤本來也很有機會可以拿下,在決勝局一度領先六比二,只差一球便可以拿下第二盤。但在這個時候,打不死的費達拿上演一幕逆轉勝,從六比二的劣勢下連取六分,結果這決勝局以八比六反勝,盤數追回一比一。我覺得,這是整場比賽的轉捩點,如果費達拿再失一盤,落後零比二,在對手如此掌握自己的打法的情況下,要再逆轉就很難了。

之後兩人再各贏一盤,要打第五盤決勝負。畢竟,雙方的實力是如此的接近,結果又要打決勝局。雙方一直未能拉開比分,一路戰至十四比十四。最後洛迪克犯了幾個失誤,就此把冠軍讓給費達拿,助他六奪溫布頓冠軍,歷史性地超越森柏斯,第十五次高舉大滿貫賽事的獎盃。

相對於拿度的那種野性的爆炸,我更鍾愛費達拿的那種典雅,他註定是屬於網球場的,看他在場上的那種優雅,從容,予取予求,得心應手,你便不會懷疑他那網球王子的稱號。

Federer, you deserve the win.

星期日, 7月 05, 2009

心曠神怡馬拉松.Tromso



終於來到比賽日。我先和一同參加的友人們拿取選手包,當中有我們的號碼布,還有一些包括洗髮液和止汗劑等等的紀念品。更衣過後,我們便一起參加熱身舞步。大夥兒一起聽著音樂節拍,跟著台上的帶領來跳熱身舞,大家都感到愉快。

我和友人們參加的,是十公里組別的比賽。比賽安排在晚上接近九點才開始,當天整天的天色都是陰陰的,這時候才剛開始出現一絲陽光。

出發了,我們都一邊享受著比賽的氣氛,一邊在看見優美的景色時,都會停下來拍個照,欣賞一下沿路的湖光山色。我們經過Tromso大學,離開市區,然後向機場方向前進,到了一個海邊的位置後調頭,沿著原路跑到終點。



一路上,當地的居民都會為參加者打氣,即使聽不懂他們打氣的說話,但從他們的手勢,動作和掌聲中,自己會不期然地又再加多一把勁。

衝線時,跑道兩旁的跑手和觀眾們,都會不停地為選手加油,聽說在終點的廣播員還會喊出即將衝線的跑手的名字,不過當時集中在前方的目標,就連在終點附近、一早完成賽事後來替我們拍照的好友J的呼喊都聽不見。

自己完成賽事的時間,跟我在香港跑渣打馬拉松所做出的時間差不多,不過最後排名就已經差不多是男子組的最後幾十名,證明參加這個賽事的,都是有真材實料的跑手呢。

賽事完結,與一眾好友們回到營地燒烤,開始進食時已經差不多是十二點了。當然,天,還是光亮的。這次在彼邦參加賽跑的經驗,還有那午夜太陽的景致,確實奇妙!

星期六, 7月 04, 2009

日不落的奇妙旅程.Tromso


這次到挪威,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參加全世界最北的國際馬拉松賽事。為了這樣,我們從奧斯陸出發,坐了接近兩小時的內陸機,到達北緯七十度,位於北極圈內的Tromso。

Tromso是一個小城市,面積真的不大,市中心的地方只有兩條大街,大概是觀塘裕民坊的面積吧。可以,每年一到馬拉松的時間,這個小城都會堆滿來自世界各地的跑手,感受這個奇異的馬拉松比賽。


先說一下Tromso這個地方。Lonely Planet的景點介紹中,有很多地方的賣點都是「全世界最北」,包括最北的大學,最北的釀酒廠,最北的國際馬拉松比賽,還有最北的Burger King等等。但我覺得最特別的,是每年大約五至七月的時間。這兩個月中,每天二十四小時,天都是亮的,即使太陽下山了,天色都還是保持著光亮。我就試過特意留到凌晨四時許都不睡,就是要特意證明這裡廿四小時都是天亮的。那種感覺實在很奇妙,與我們同行的友人們,在每當我們迷路時,都會說笑道:「不用擔心吧,還有許久時間天才黑呢!」

個人覺得,Tromso的風光比奧斯陸更好。有山,有水,即使在夏天,山上面還是會有雪,可以近距離地玩玩雪。三角形的Arctic Cathedral很美,或者這種就叫做北歐建築特色吧。入夜後(或者應該說,到了晚上十二時過後),四處都很寧靜,但不是那種森林中寒風呼呼,讓人戰慄的靜,而是使人感到心境平和,可以細意思考人生的靜謐。

怪不得,我們入住的那個campsite,會在兩個月前,就接近fully booked吧。

星期五, 7月 03, 2009

北歐風情畫.奧斯陸


與友人們一起出發到挪威,感受一下北歐的風光,更重要的,是要到北極圈內,參加全世界最北的國際馬拉松賽事。比賽前幾天,先到達首都奧斯陸(Oslo),欣賞一下這個北歐城市的風光。

挪威最出名的,除了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還有世界各地有售的挪威三文魚之外,也許就是每個北歐國家都有的高物價。到便利店逛一趟,的確名不虛傳。一支五百毫升裝的可樂,大約要二十五元港幣,最便宜的食物應該算是熱狗,也要接近三十元港幣一隻。物價太高,只好到超級市場買麵包自製晚餐,但一小包麵包,一支水,一小包大約一百克的三文魚,以及一包片裝芝士,也要盛惠一百二十港元。難怪大家都說,到北歐旅行,花錢就像倒水一樣。

說回奧斯陸的風光。到過其他北歐國家的好友J說,奧斯陸跟其他北歐國家首都其實都差不多,感覺都是一樣的悠然,一樣的輕鬆。的確,走在街上,享受著和煦的陽光,絲毫感受不到壓力,只想這樣輕輕鬆鬆的漫步於街上。夏天的時候,北歐國家的日照時間都很長,凌晨三時左右就開始日出,一直到晚上十二時許才接近完全天黑。當然,冬天時,就要還,那時候每天的日照時間只有五、六個小時,令人感到沮喪。


奧斯陸的博物館很多,多得根本不可能全部逛完,個人覺得最精采的,是畫家Edvard Munch的博物館,以及雕塑家Vigeland的私人遊樂園Vigeland Park。Munch Museum中的收藏品中,最著名的可算是「吶喊」這一幅作品。這幅畫一共有四個版本,其中兩個放在National Gallery以及Munch Museum的都曾經被盜,竊匪得手後還要留下字條,說要特別鳴謝如此不濟的保安系統。兩幅畫最後都有幸尋回,之後博物館都加強保安。還好,還不至於拒人於千里之外,還可以近距離看看這幅聞名的「吶喊」。



至於Vigeland Park,是奧斯陸政府特意把一個公園的設計交給雕塑家Vigeland,他於是把很多造型特別的雕塑都放在公園中,然後公園二十四小時開放,隨便讓人參觀。除了欣賞雕塑,公園旁邊的草地也是讓人休息的好地方,我就曾經在草地上睡午覺,原來在陽光下午睡的感覺是如此的讓人感到愜意!

總的來說,奧斯陸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地方,難怪在多個優質生活以及快樂指數等等的調查中,都是名列前茅。要是那物價可以低一點的話,相信一切會來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