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的世貿會議,讓我見識到南韓農民的團結和齊心,也讓香港人為他們的堅持和抗爭,感到一絲的動容。這次的旅途,就讓我見識到南韓新一代的勇氣和學習英語的決心,也許能讓香港的新一代有所啟發。
在以往,因為日本人的消費能力高,所以一個東亞臉孔的人到外地旅遊,常常都會被誤以為是日本人,往往碰面的第一句,不是「Are you from Japan?」,便是「康妮芝娃」。但這次以自己所見,一車一車旅行團接載到瑞士的民族,不是大和,而是大韓;聽到的問好,也摻入了「阿里阿色奧」。
不過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遇上了很多不論男女的單身南韓自由背包客。在我的印象中,南韓人的英語水平,應該跟日本人差不多,只能限於簡單的英語對答,和他們說英語,不可以以完整的句子溝通,只可以說出關鍵的單字。但這次的經歷讓我有點改觀,當然你會說,英語不好的,都不會隻身到外地旅遊吧!誠然我不知事實的全部,但至少他們願意說,願意聽,願意主動和別人聊天和打開話題,而且,說真的,英語水平不比我這個受過二十年英語教育的香港人差。(當然,我英文不好亦是主要的原因)
細問之下,發現原來有不少的南韓人在大學畢業之後,都不會急於找工作,而是會選擇到外地修讀為期半年的英語課程。除了傳統上修讀英語課程的熱門地 -- 英國之外,我曾經遇上了到印度孟買和南非開普敦修讀英語的南韓年輕人。他們都是半年課程剛完結,選擇到歐洲遊歷一番。他們跟我說,不少的南韓人都會選擇到外地讀英語,增強競爭力,而且南韓留學生大多主動接觸其他國家的留學生,不會像中國留學生般,大部份時間都只是埋在中國留學生的堆中。
再細問一下他們的行程,更加讓自己這個香港仔汗顏。在土耳其的時候我分別遇上了兩個韓國人,其中一個在愛爾蘭成長的男孩,他剛從大學畢業,剛從希臘雅典來到土耳其,而遊玩過土耳其之後,正打算一路向南,經敘利亞和約旦等地,最後從埃及開羅回愛爾蘭。另一個在加拿大讀大學,正在英國當交換生的女孩則剛好相反,她預算了三個星期的時間,由大馬士革出發,走回入土耳其,打算最後在雅典離開。試想想有幾多個香港大學生,願意在畢業之後,又或者在sem break之間,計劃一次到中東闖蕩,走一走以色列,伊朗,敘利亞,約旦等地,了解一下在以巴衝突之外的中東世界?也許有,但恕我孤陋寡聞,至少我未聽說過,又或者是我這隻井底之蛙,根本連香港都未看得透徹。
不是說他們走過的這一種旅遊之路一定是好,也不是說香港年輕人走的那一條路一定是不好、只是覺得,既然社會賢達們常說香港新一代不夠世界觀,既然上一代常說香港新一代不夠刻苦耐勞,既然政府官員們常說香港新一代的語文能力不夠好,那麼何不多鼓勵年輕人出外闖闖?就算不硬性規定一定要進行「畢業修行」,至少可以多成立「旅遊獎學金」,又或者推行免息貨款甚至旅遊資助,讓年輕人多點探索不同地方,多點接觸不同文化的人,擴闊他們的眼光。我們都知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自己親身感受過的經歷,會讓我們一世受用。
如果我們真的相信「年輕人是未來的社會棟樑」這句說話,那麼今天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好好打磨這些未來的棟樑基石,讓香港的將來更加穩固,好讓建設出更高更遠的光輝將來。
1 則留言:
Happy Chinese New Year, Vincent~
Your fans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