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28, 2007

安卡

News Anchor,有人喚作「新聞報道員」,有人喚作「新聞主播」,我卻偏愛我們自創的一種叫法:「安卡」。

我想,當初把這個位置,喚作「News Anchor」的人,必定有他的深層含意。Anchor這個字,在字典中的解釋,是船錨或者固定、繫住的意思。一個船錨的作用,是讓在風暴中的船,可以穩定下來,讓船上的人感到安穩自在。沒有了船錨,船者便不能泊岸,船上的貨物與乘客們也都不能走到岸上。

於新聞工作這個汪洋之中,船隻就好比是一間新聞機構。這艘船要把新聞資訊這些貨物運給岸上的觀眾們,但在風高浪急、群雄亂舞的大海之上,要如何穩妥準確地運給岸上的觀眾?這就要有一個富經驗的掌舵手,去好好控制船隻的方向;有良好的海務人員,去對抗暴風的侵襲;有先進精良的設備,去使海務人員一展所長;而將要泊岸之時,便需要有穩健可靠的船錨,去將船隻定位,好讓讓岸上的觀眾能夠輕鬆準確的得到船上的資訊。

於是,Anchor的作用便舉足輕重。風平浪靜之時,也許不太需要Anchor也可以讓貨物順利運送,但風越高、浪越急、情況越危急之時,一個夠份量的Anchor便可以太派用場,發揮作用。

所以,我喜歡「安卡」這個名字,彷彿形容活現地說出一個News Anchor的工作,就是「安穩」一個「卡士」,讓每個出街的新聞卡士(News Cast),可以安穩無誤地送到觀眾的家中,這才是一個News Anchor要做的工作。當中或會有驚濤駭浪,或會有突發狀況,或會有各種問題,但這正正是一個News Anchor發揮功效的時候,去讓卡士安全地完成。如果只喚作「報道員」,未免太看小了一個News Anchor的工作了。

星期四, 8月 16, 2007

質監

十多二十年前,國家開放,工廠廠家們一窩蜂地湧到內地投資設廠。人工平、原料平,包裝平,運輸平,工人願意加班趕工,一切一切的條件,都讓追求回報的商家們趨之若鶩。於是,一家又一家國際知名品牌的工廠,都趕進了內地開設工場。於是,越來越多的產品上,都印上了「Made In China」的字樣。

但近來的種種事件,讓「Made In China」這幾個字,成為了「品質差劣」的代名詞。食物、服裝、玩具、輪胎、甚至口水肩等等,相繼被揭發質量不合格,商家需要大規模回收,損失慘重。有港商懷疑因為產品要回收,周轉不靈而自殺;外國質監部門一次又一次發現產品有問題而拒絕入口;有報道更指有人一看見「Made In China」的產品就會抓狂,害得丈夫要用鏟子、把印在產品上的「Made In China」的字樣抹走。

彷彿,國家的「世界工廠」美譽,敗給了種種的違規的行為。

讓我們問一個問題:到底,是誰的錯?是兩地標準的不同?是當局的疏於監管?是工人們沒有按既定程序辦事?是有人通過特別渠道讓產品出口?是有心人故意讓問題提升至政治層次?

姑勿論如何,世界的目光已經在注視中國。這一次,國家應該要好好做好監督的工作,不要讓「Made in China」這幾個字,成為人家避之則吉的對象。

星期二, 8月 14, 2007

差異

看龍應台教授的文章,很多時候都會有所啟發、令人會思考身邊的事物。

記得以前看過龍教授的「野火集」,看到他對當時社會上的種種不平事的忿慨;「孩子,你慢慢來」中,看到他對兩個孩子的一份心意,一些期盼,一些感觸;「香港筆記@ 沙灣道廿五號」,看到他對香港的一些事情,像政改、像西九、像文化的觀感態度。讀到龍教授真摯的筆觸,就像跟他面對面的在對談一樣。

最近看到龍教授在蘋果日報的文章,以跟自己的孩子的對話,側寫對中西文化的差異。其中一篇,看了很有感覺:

=========
<要不要上廁所?>

菲力普給我另一次「震撼課」,是在墾丁。我們一大幫人,包括奶奶舅舅表弟表妹們,幾輛車到了墾丁海岸。大家坐在涼風習習的海岸咖啡座看海。過了一陣子,我聽見一旁舅媽問她讀大學的女兒咪咪,「要不要上廁所?」我也想去洗手間,起身時問菲力普:「要不要上廁所?」
你老弟從一本英文雜誌裡抬眼看我,說,「媽,我要不要上廁所,自己不知道嗎?需要媽來問?」
喔,又來了。我不理他,逕自去了。回來之後,他還不放過我,他說,「媽,咪咪二十歲了,為什麼她媽還要問她上不上廁所?」
嗄?
「第一,這種問題,不是對三歲小孩才會問的問題嗎?第二,上廁所,你不覺得是件非常非常個人的事嗎?請問,你會不會問你的朋友『要不要上廁所』?」
我開始想,好,如果我是和詩人楊澤、歷史學者朱學勤、副刊主編馬家輝、小說家王安憶一起來到海岸喝咖啡,當我要去上廁所時,會不會順便問他們:「楊澤,朱學勤,馬家輝,王安憶,你要不要上廁所?」
菲力普看我陰晴不定的表情,說,「怎樣?」
我很不甘願地回答說,「不會。」
他就乘勝追擊,「好,那你為什麼要問我上不上廁所呢?你是怕我尿在褲子裡嗎?」
========

想想身邊的人,甚至自己,也是會問這樣的一個問題:你想要去洗手間嗎?我想,這是兩地文化的不同,不能說這樣較好或者那樣較差。中國人比較含蓄,很多時候上洗手間這樣的事情會被視為尷尬事而不宣於口,於是便會問這樣的一個問題,讓雙方「好下台一點」。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龍教授的作品,相信必會有所得著。

星期一, 8月 13, 2007

感謝

感謝大家對我的關心。

的確,那個畫面是蠻嚇人的。假如當時你有在看,希望沒有被那個影像嚇倒。小時候鼻子被撞擊過,以致一直以來,鼻子都很容易會流鼻水和鼻血。不過,大部份時間都會很快就可以自動停止。

報導說的那些甚麼專業,甚麼臨危不亂,對我而言是誇獎了。當時我只一心希望盡快把報道的稿頭(LEAD)讀好,之後可以爭取時間處理。

再一次多謝大家關心。還望那幅畫面,不會令大家害怕看我的報道吧!
(P.S. 忘了要多謝行家所贈送的那棵大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