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二十年前,國家開放,工廠廠家們一窩蜂地湧到內地投資設廠。人工平、原料平,包裝平,運輸平,工人願意加班趕工,一切一切的條件,都讓追求回報的商家們趨之若鶩。於是,一家又一家國際知名品牌的工廠,都趕進了內地開設工場。於是,越來越多的產品上,都印上了「Made In China」的字樣。
但近來的種種事件,讓「Made In China」這幾個字,成為了「品質差劣」的代名詞。食物、服裝、玩具、輪胎、甚至口水肩等等,相繼被揭發質量不合格,商家需要大規模回收,損失慘重。有港商懷疑因為產品要回收,周轉不靈而自殺;外國質監部門一次又一次發現產品有問題而拒絕入口;有報道更指有人一看見「Made In China」的產品就會抓狂,害得丈夫要用鏟子、把印在產品上的「Made In China」的字樣抹走。
彷彿,國家的「世界工廠」美譽,敗給了種種的違規的行為。
讓我們問一個問題:到底,是誰的錯?是兩地標準的不同?是當局的疏於監管?是工人們沒有按既定程序辦事?是有人通過特別渠道讓產品出口?是有心人故意讓問題提升至政治層次?
姑勿論如何,世界的目光已經在注視中國。這一次,國家應該要好好做好監督的工作,不要讓「Made in China」這幾個字,成為人家避之則吉的對象。
2 則留言:
對[中國製造]已經徹底失望.
不要以偏概全。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