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2月 11, 2013

讚好

各個社交網絡,包括FACEBOOK,微博,YOUTUBE,TWITTER等等,都有一個"LIKE"的功能,中文版普遍譯作「讚好」,用來讓你的好友們對你所分享的東西來表個態,讚個好。不過,似乎大家都不太清楚這個「讚好」的用法,把他跟你回覆上司、表示已經看過的「NOTED」混淆了,結果鬧出了不少笑話,甚至是讓人哭笑不得的事。

最明顯的,就是有人把自己不快的事情,例如是失戀了,被公司解僱了,甚至是親人遇上意外了等等都放到面書上分享後,被人按了「讚好」,那到底是否要讚好這個不快的事情呢?是否代表我對你有這個不快的事情要說聲讚呢?其實以往還未有這個「讚好」的按鈕之前,大家還是會在留言欄中留下幾句說話的,那怕只是簡單如「XD」或是「:)」等網絡符號,起碼也是一種表態,一種回應。但現在進化到只是簡單的按一下「讚好」,那到底是為了甚麼呢?

不過,這似乎是一種趨勢。當各大品牌的FACEBOOK專頁都要求你先按"LIKE"然後才能參加遊戲,當各大活動都戮力的爭取最多的人去"LIKE"他們的專頁,當各大媒體都以"LIKE"的人數多寡來決定一個群組或活動是否有人支持,那我要推行一個抗拒"LIKE"的文化,似乎就有點不合潮流了。

聽說網絡上有一群人專門幫一些FACEBOOK專頁或群組去增加"LIKE"的人數,好友笑言他們叫做「LIKE LIKE黨」,聽說收費還不算高,早前的新聞說大約平均每個"LIKE"都只是幾毫子的事。當一種社交活動變成只值幾毫子的LIKE,我們該如何對待這一個「讚好」?被人家讚好又是否真正的好?

最新側聞FACEBOOK也要在LIKE之外多加一個叫做SYMPATHY的按鈕,讓人多一種選擇。這樣廉價的同情,是否也同樣值得珍惜?就像大家機械化的寫RIP,也許就連PEACE或者PIECE都分不清。不過,換個角度,在這種紛擾繁囂的社會中,仍然有人願意花自己少少的時間來送上問候,是否也同樣應該珍惜?

越想越複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