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楷,一個曾經叫你與我瘋狂的名字。他曾經教所有人歡呼喝采,他的衣著成為了所有dot.com kids的潮流指標,他的支持民主言論成為了泛民爭取普選的資本。不過,他的名字,最近等同了沒有企業責任的代名詞。
在金融海嘯之下,各間公司都面對減薪和裁員的壓力,作為本港最大的電訊公司,電盈也不能夠獨善其身。據報道,部份外判的公司,已經被電盈要求要減薪,部份部門的主管亦已經收到通知要精簡人手。員工們當然頓感不滿,為何一個年賺六億的公司,竟然可以連續幾年減人工。一個工作了二十多年,前幾年轉到外判公司的技術員,人工由幾年前的一萬四千元,減至一萬一千元,不但跑輸通脹,更加沒有把二十多年的經驗和對公司的貢獻,反映在工資上。於是,在工會的號召之下,員工們都上街去抗議遊行。
面對這個潛在的裁員潮,政府紛紛呼籲企業要有社會責任,可以的話盡量不要裁員,與員工共渡時艱。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更加不只一次,在公開場合希望僱主不要裁減員工。而有報道更指,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最近與匯豐與電盈的負責人見面,希望可以盡量不裁員。
企業的社會責任,是近幾年來在香港開始萌芽的一種概念。簡而言之,是希望企業在賺取利潤的同時,可以對社會有所貢獻,達致「取諸社會,用諸社會」之意。但漸漸地,社會責任這一個詞語,就成為了政黨與工會用來爭取民意,又或者談判時的武器。面對巨大的群眾壓力,企業們大多只好就範,向壓力低頭。
不過,如果這個趨勢一路下去,恐怕會打擊投資者的信心。香港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自由的經濟城市,而企業與生意的最終目的,是透過提供能夠是大眾受惠或大眾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務,從而為營商者或股東謀取最大的利益。而面對不明朗的前景,一個負責任的企業要做的,是要保持一直所提供的服務質素不受影響,同時要考慮如何縮減開支,保持利潤。除了要對社會負責,亦同時要對股東負責。
如果只容許企業擴張,招聘更多人手,而不許企業收縮而精簡架構,恐怕有違一直以來鼓吹的積極不干預政策。同時,企業亦會因為受到不必要的關注而影響投資決定。
我想,沒有企業是一心希望倒閉的,大家都會希望繼續做生意,讓賺錢機器一直運行下去。我當然希望企業在裁減人手之前,能夠仔細考慮清楚,能否以精減架構或者職系調動的方式去減省成本,畢竟今天裁了熟手技工,他朝要擴張再請新人時,又會有新的培訓成本需要考慮。要是非不得意要裁減員工,務必應該盡力維持一直原有的服務水平,這樣才不負企業的社會責任。
不過,我必須強調,以上的理論只適用與那些想繼續做好生意,讓顧客與股東能夠同時得益的企業。對於那些只埋首玩弄財技,只想如何從私有化、收購合併、或者分拆出售而圖利的所有企業家們,我想,在這些企業中工作的員工們,只好自求多福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