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足球隊在東亞運過關斬將,奪金而回,締造傳奇一刻,確實教人興奮。這面金牌可貴之處,在於一向積弱之香港足球,竟能接連殺敗南韓、北韓和日本等幾支亞洲勁旅,讓大家跌破眼鏡。誠然,若非香港主辦這次東亞運,若非有主場球迷大力支持,若非對方派出二線球員應戰,若非有大球場這塊「獨特」的草地,香港隊的確未必能夠在決賽擊敗對手,奪金而回。
傳奇之後,不少聲音都要求政府要加強對足球運動的支持,要求多建球場,多撥資源發展足運,又或者將足球納入精英運動行列。政府亦立即作出反應,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率先表示未來會多建九個足球場,至於資源方面則有待研究。
聽罷這些建議,我立時有了疑問:為何只有足球運動在東亞運後要求加大支持?香港在今屆東亞運中共得二十六金,除了足球之外,其他的金牌項目還有壁球、桌球、柔道、武術、風帆、單車等等,為何沒有聽見他們說要加大政府支持?這與足球這種運動的性質有關。乒乓球也許只需要一張球桌、風帆可以在赤柱或長洲等地方舉行訓練,惟足球的發展,需要有符合比賽水平的球場來作技術與戰術的訓練,這在寸金尺土的香港已經有著先天性的不足。試問以地產發展掛帥的政府,又怎會願意犧牲土地來作足球場發展用途?
觀乎其他足球強國,除了有訓練的場地之外,更重要的是足球可以作為賴以為生或者改善生活的職業。英國、西班牙等地都有足球訓練學校,巴西或非洲國家的足球員可以憑「踢好波」來得到其他國家聯賽球會的青睞。這些都有賴一個發展良好,能讓球員與班主有信心繼續營運的足球聯賽來支持。試問現時每場平均不足一千人入場的本地聯賽,月薪只有數千元的本地球員,又怎能給年輕人信心投身足球圈子?
但再想深一層,即使增加了資源,興建了場地,改善了待遇之後,又能否真的延續傳奇?當然不能,市民的支持亦都十分重要。我們若只是口裡說說要支持香港足球,只懂伸手向政府要求資源,而自己沒有身體力行去支持足運發展,多點入場支持本地聯賽,多點鼓勵有意投身球圈的年輕人繼續努力,一切都只會繼續原地踏步。即使我們不是足球員,本身可以做的都有很多:我們能否多點關注球員的努力,而非賠率的浮動?傳媒能否多點介紹香港足球員的努力?本地聯賽又可否多派一點免費票,又或者多組織學生入場支持?
當然,我們的足球運動發展目標,並不是要奪取世界盃金牌,這實在太不切實際。但,沒有另一種運動,可以比足球更加容易凝聚眾人的心,牽動大眾情緒,團結各方好友,甚至像今次香港奪金般建立愛港氛圍。那,政府與市民大眾,又可否攜手合作,制訂良好政策,搞好各種配套,讓大家都能夠延續將來一個又一個的傳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