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5月 22, 2009

恐懼文化


剛剛完成了這個學期其中一科主修科目政治傳播的專題演講,談的是在資訊時代中的恐懼政治文化。

恐懼政治(Politics of fear)談的,是政客為了要達到管治的目的,在推行政策時往往以恐懼作為手段和武器。換句說話,就是不以推行政策有何好處為誘,反以不推行政策時會有何壞處為嚇。而這些充滿恐懼性的故事,往往又是充滿色彩與吸引的,正合傳媒的口味。於是,傳媒成為了恐懼政治文化的傳播者,讓市民活在恐懼的氣氛之下。

例子有很多,好像最近面對豬流感時,政府官員就不只一次說最壞的情況會是怎樣。而事實上,情況未必真的如此駭人,豬流感的患者只要及早醫治,是可以痊癒的,而且只要做好防疫工夫,也可以有效控制疫情。

當然,面對不確定的疫情,我們是應該要小心謹慎的。可是,小心處理不等於要恐嚇市民。也許他們會說,是要提升公眾的危機感,好讓善忘的香港人好好記得沙士的教訓。這點我同意。不過,當局應當多宣傳市民可以如何有效抵抗疫情,如何做好每日的清潔工作。

其他的例子還有很多,從那些食物安全中心的溫馨提示(例如一星期吃五十罐沙甸魚對身體有害,兩件馬拉糕會令睪丸變小等等),到地球暖化、能源危機、恐怖襲擊等等,務求令大家活在惶恐之中。

我想,恐懼文化本身就如雙面刃,有好亦有壞。一方面大家的危機意識提高了,會更加提高警覺,應付各種各樣的挑戰。但同時,城市人的生活就變得更加緊張,結果每一個人做每一件事都變得緊張兮兮,充滿壓力。

假如你仔細聽聽時下人們的對話,不難發現他們的話說中滲滿了「我驚...」這種語句開首,較少聽到「我想...」或者「我希望...」這種開首了。恐嚇文化使我們只懂害怕失去甚麼,不敢放膽追求甚麼。

就如我在演說的結尾中說的,要對抗這種恐懼文化,首先就要裝備自己,認清各種事物的真相。知識有助減低恐懼,因為知得越多,就越清楚掌握事情的發展,自然無需恐懼。

當然,遠離所有,變得無知,也會無所懼。但,在資訊爆炸的今日,恐怕我們都做不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