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2月 30, 2013

運動鞋

對每個愛做運動的人來說,每一雙穿破了的運動鞋,都是一份鍛鍊過後的驕傲。

愛做運動的人,大都不只有一雙運動鞋。跑步至少有一雙吧,較認真的會有一雙訓練的、一雙比賽的、甚至有分跑運動賽的跟跑街邊的。踢足球的至少也有分石屎地和草地的吧,打籃球的與打羽毛球的不可能穿著同一雙運動鞋吧。還有做GYM的、打網球的、行山的......

現在的運動鞋其實都耐用得很的了,要把一雙運動鞋穿破,需要多少次的鍛鍊?要跑過幾多公里?要射過幾多次十二碼?要做過多少次凌空扣殺?能把運動鞋都穿破了,就證明了你有曾經用心鍛鍊過,即使未臻完美,沒有國家水平,至少也流過汗水,讓自己痛快過。

最怕的,就是把專門的運動鞋變成了逛街的玩意,又或者資源錯配,明明踢球的用來行山,打籃球的用來做GYM,完全錯配。就有點像把不對的人放在不對的位置上,工作做不好,也浪費了人材。

曾有過一個想法:把自己穿過來做訓練的運動鞋都拍照留念,就如曾經相愛的戀人們,雖終有失去的一天,但也曾經與他們有過美好的時光,一起流過汗,一起痛快過,待將來老去之時,也至少能夠拿來回味一番,好讓懷緬年輕時曾經輕狂的歲月。這想法不錯吧?

星期五, 12月 27, 2013

與老闆再對話

上回說到與老闆對話的幾個狀況,其實還有幾個情形是很難處理的。

一是當你老闆親自開車與你到外頭開會,車程三十分鐘,在車上你要和他說些甚麼?該認真討論公事,聽著收音機的新聞來借題發揮,看見甚麼說甚麼,抑或是風花雪月不著邊際?其實說甚麼都不好辦,但你又不能不坐上老闆的車,除非你有信心可以在比他更快到達目的地,才能夠以藉口開脫不坐他的車。結果到這個時候還是只可以順著老闆先開口的話題開展下去,才可以順他意時又表現自己。

坐車時,要是老闆有私人電話要聽,就算他不介意讓你聽到對話內容,但也切記不要在事後到處亂說,因為老闆可能是信任你,才不介意讓你聽到私人電話的對答,但那不代表你可以把這番話轉發出去來得到別人的LIKE,那可不是FACEBOOK或微博的環境。

另一個情況是你和老闆出席別方舉辦的活動後,走回辦公室的那段路。該說說剛才那活動的八卦嗎?還是繼續說公事嗎?抑或老闆其實在剛才的SOCIAL中已經累透了,想靜靜的休息下,看看電郵?又是一個難以拿捏的位置。

不過說到與老闆對話的最難搞狀況,還是在休假期間,在你最無防備的時候,碰上老闆。舉例說,你在崇光大減價與幾萬人迫完一輪過後,拿著兩袋戰利品,迎難而上又逆流而上後,剛踏出門口的一刻,看到大老闆在對面馬路,拖著太太的手走過來,你與他的眼神不經意的接觸了一下,他看到你了,並向你走過來。看到剛經歷過現代文明中最殘酷戰役的你,該跟他說甚麼好?

你說呢?

星期六, 12月 21, 2013

與老闆對話

與老闆對話,我覺得是一種比攀登珠穆朗瑪峰還要困難的任務。可不是嗎,攀登珠峰,起碼有個高度,有個方法,縱然條件會很惡劣,但起碼有跡可尋。但與老闆對話,永遠吹著無定向風,很難捉摸,一個不留神,隨時被吹得人仰馬翻,狼狽不堪。

如果你是我這個博客的長期讀者,大概你也有看過我之前一篇寫過有關在電梯裡遇上CEO該說些甚麼的尷尬位。最近想到了多幾個古怪難辦的情況,都是你有一個短短的時間被迫跟大老闆在一起,大約是一分鐘左右吧,到底該聊些甚麼?該有那些對話內容?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好讓我能集思廣益,使下一次做得更好。

第一個情況是在餐廳裡碰到老闆自己一個人在排隊買外賣,當然一般來說醒目的同事遠遠看到他都會放慢腳步,好讓其他人先填上你與老闆之間的空位,好讓自己不讓直接「與神對話」。但假若你被迫排在他的後面,又或者他已經與你的眼神對上,在等外賣的過程中該跟他聊些甚麼?需知道老闆要自己一個人去買外賣,已經是一個很少見的事,想必當中定有甚麼事情發生了,才會令老闆沒有飯局要參加,令老闆沒有秘書助手等幫他去買個飯盒,令老闆得以站在你的面前,那到底該說些甚麼?其實通常這種情況,整體時間都只有大約一分鐘左右,你要如何表現自己?抑或應該風花雪月?還是扮作打電話?

第二個情況只會發生在同性老闆身上,就是你上廁所時剛好碰見旁邊的就是大老闆。男性的看見老闆就在旁邊的「尿兜」,女性的剛從廁格出來就看見老闆跟你一樣站在鏡前裝扮一下。這時候你取了微笑點頭打個招呼之外,你會主動跟他打開話題匣子嗎?還是乾脆快手完事,然後離開洗手間?

其實還有更多與老闆對話的難題,下篇繼續。

星期日, 12月 15, 2013

流行曲

因緣際會之下,看到了YOUTUBE有一段長達三小時的影片。不,與其說是影片,不如說是長達三小時、有關千禧年後的流行曲紀錄片吧。

其實也不算是影片,因為在片段播放時,每隔一分鐘左右就會轉換一首歌,而畫面上只要有一個定格,顯示正在播放的是那一首歌。影片中播放的,是自2000年起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是那些一響起了CHORUS,你就能接下去唱的那些大熱流行歌。

一邊聽,一邊驚訝自己竟然認識這麼多的廣東歌,更驚訝的是自己的記憶當中,竟然有這麼大的部份,是用來記歌詞的。到底是因為自己真的喜愛從歌詞中尋找寫得優美的語句外,還是因為文字配上了音樂,會更加容易令人印象深刻?

聽著一首又一首歌,回憶起自己成長的片段,因為在大學時大概是我聽歌聽得最兇的時間,那時候無論寫程式、做功課、做兼職、坐車、上網、跑步,基本上所有時間,耳邊都有流行曲。我們這一代人,不像上一個世代常掛在口邊,說八十年代是他們的黃金時代。我們這一代人,真正使我們感受至深的,應該是九十年代末至千禧年代的那段日子。那時候我們都在中學或大學裡,享受著自由自在的時光,縱使有學業、課外活動、戀愛、或者兼職的所謂「煩惱」,但至少我們每天也是過得無比快活,對未來也是充滿希望,至少我們還能夠對未來的自己心存期盼,會對自己日後的生活有所幻想。至少,我們還不像現在,只能每天趕上班,趕死線,趕於應付生活的壓力,趕於尋回那個迷失的自己。

如果大家也有興趣的話,你可以在YOUTUBE上搜尋「千禧年後,那些膾炙人口的粵語流行曲」,很適合像我這樣,喜歡一邊打博文,一邊聽音樂的人去欣賞的。要多謝製作這條影片的人,為我們帶來這樣方便的東西啊!

星期三, 12月 11, 2013

讚好

各個社交網絡,包括FACEBOOK,微博,YOUTUBE,TWITTER等等,都有一個"LIKE"的功能,中文版普遍譯作「讚好」,用來讓你的好友們對你所分享的東西來表個態,讚個好。不過,似乎大家都不太清楚這個「讚好」的用法,把他跟你回覆上司、表示已經看過的「NOTED」混淆了,結果鬧出了不少笑話,甚至是讓人哭笑不得的事。

最明顯的,就是有人把自己不快的事情,例如是失戀了,被公司解僱了,甚至是親人遇上意外了等等都放到面書上分享後,被人按了「讚好」,那到底是否要讚好這個不快的事情呢?是否代表我對你有這個不快的事情要說聲讚呢?其實以往還未有這個「讚好」的按鈕之前,大家還是會在留言欄中留下幾句說話的,那怕只是簡單如「XD」或是「:)」等網絡符號,起碼也是一種表態,一種回應。但現在進化到只是簡單的按一下「讚好」,那到底是為了甚麼呢?

不過,這似乎是一種趨勢。當各大品牌的FACEBOOK專頁都要求你先按"LIKE"然後才能參加遊戲,當各大活動都戮力的爭取最多的人去"LIKE"他們的專頁,當各大媒體都以"LIKE"的人數多寡來決定一個群組或活動是否有人支持,那我要推行一個抗拒"LIKE"的文化,似乎就有點不合潮流了。

聽說網絡上有一群人專門幫一些FACEBOOK專頁或群組去增加"LIKE"的人數,好友笑言他們叫做「LIKE LIKE黨」,聽說收費還不算高,早前的新聞說大約平均每個"LIKE"都只是幾毫子的事。當一種社交活動變成只值幾毫子的LIKE,我們該如何對待這一個「讚好」?被人家讚好又是否真正的好?

最新側聞FACEBOOK也要在LIKE之外多加一個叫做SYMPATHY的按鈕,讓人多一種選擇。這樣廉價的同情,是否也同樣值得珍惜?就像大家機械化的寫RIP,也許就連PEACE或者PIECE都分不清。不過,換個角度,在這種紛擾繁囂的社會中,仍然有人願意花自己少少的時間來送上問候,是否也同樣應該珍惜?

越想越複雜。

星期一, 12月 09, 2013

最好的時光

到機場接機,看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訪港旅客,又一個繁忙的夜晚,使航班晚了點到達。等候期間,聽到旁邊剛接了從外地訪港朋友的香港人的介紹。他們相擁問候,香港人說了一句:「你來得真合時了,現在是香港最好的時間,天清氣朗,不太熱也不太冷。」

所謂最好的時光,除了大自然的氣候,大概也與自身的感受有關吧。也許是工作上的快慰,也許是情感上的歡愉,也許是社會上的氛圍,各種外在的、內在的因素相加起來,才使自己得以享受這些最好的時光。有人說,最好的時光,其實就在乎自己的心態若何,但我想,要是身處高壓社會中、身處繁重工作裡,那怕你是世上最樂觀的人,恐怕也未能享受這些最好的時光吧。

進一步想,要是你遇上了最好的時光,你會如何度過?這個問題,彷彿就是問你,要是你在休假的一天,遇上了風光明媚的好天氣,你會出外好好的感受這個世界,還是躲在家裡,伏在沙發上,欣賞那齣想看很久的電影?這真的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心中的所謂「最好」,其實都是主觀的,別人其實都沒有權利去說三道四,只有自己才有資格去評論自己是否過了一個最好的時光。

所以,每次我在周末彷彿甚麼都沒有做,只是呆在家裡,到了星期日晚才驚覺又要上班的時間,我都會跟自己說,其實我已經度過了一個最好的周末,起碼我能夠享受這樣的一個空間來使自己放鬆一下,這已經足夠值得感恩了。

星期五, 12月 06, 2013

彩雲.月明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當中一句最為人傳誦的,大概是「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寫得多有詩意。

不帶走一片雲彩,把雲彩留在原地,配合當地的藍天,微風,青草地,因為他們本來是一起的。雲本無色無相,是靠陽光在不同時間折射在雲上,增添了色彩。先不說雲根本是水滴,無從帶走吧,就算你能把雲帶走,你能在異地的陽光之下,能折射出同樣的色彩嗎?環境不同,氛圍不同,時間不同,就連你看的心境也有所不同。

這道理大概就如有人在說,外國的月亮特別圓一樣。明明就是同一個月,環境不同,氣候不同,時間不同,角度不同,連你看的心境也有所不同,怎麼能說外國的月亮特別光明?其實不作比較才是最明智之舉,以一顆單純的欣賞之心,看著雲彩多美,看著明月多亮,自得其樂,美不勝收。

美景如是,社會如是。別人總愛說台灣如何好,新加坡如何好,外國如何好。誠然,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的確有讓大家值得借鑑的地方,但不代表自身擁有的就是不好。生於斯、長於斯,我們都有責任,好好的認識我城,了解我城的美好之處。

也許,從學懂欣賞自身附近的美好,是讓自己有所進步的第一步。

星期二, 12月 03, 2013

常相見

這兩三個星期,不斷的跟各方友好聚舊,感覺真的很捧。大家閒話家常,說說過去的事,談談他們近況,討論共同朋友的最新動態,又聊聊八卦消息。有人說,識於微時的朋友最讓人感到輕鬆,無論甚麼時候見到他們都不必架起心防,可以暢所欲言,說得真對。

靜下來時,才慢慢想起自己過去是如何的獨家村。當然,我很享受獨處的時光,放假時我很喜歡不刮鬍子,宅在家中,又或者一個人到處走走,就是不想見人,也許是想從平常工作中不斷與人互動的空間中逃脫出來,讓自己沉澱一下。但其實,能與相熟的朋友天南地北一番,也是讓自己放鬆的好方法。

無事常相見,無論是朋友邀約,自己主動,或者街上偶遇,都是值得高興的事。其實也不必一定要出師有名,那怕只是一句「喂,出黎飲杯野」,或者「幾時食飯?」,都可以是一個理由,一個藉口。

不想說那句老掉牙的語句,但科技的進步,WHATSAPP的方便,網絡的發達,讓大家面對面相見的機會少了。那又不禁讓人再想一遍:到底是好還是壞?

星期四, 11月 28, 2013

失敗

應英國文化協會的邀請,這天參與了他們的講座。講者是幾位在各自領域中成就卓越的人物,而題目則是我們該對自己進行怎麼樣的投資。

講座中說過兩點讓自己很深印象。第一是幾位講者都強調要國際化,說香港只是世界地圖上的一小點,世界其實很大,不同的思想其實有很多,不應該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地方。他們也說,像我們這種曾經放洋海外的,其實已經比其他人幸運得多,因為起碼有看過這個世界。這點是同意的,留學英倫的那一年,從萬卷書中抑或萬里路上,無論對自己的知識、性格、歷練等等,都有所裨益,有所進步。所以,我常跟身邊的朋友推介自己拿過的志奮領獎學金,讓他們也有機會去開拓眼界。

第二點是其中一個講者的一句。他引述他爺爺的說話:「Always try to fail but not fail to try」,用我拙劣的翻譯,就是「唯願嘗試失敗,毋寧錯過探求」,要是自己失去了去嘗試去探險的心,安於現狀,人就沒有進步,一直留在原地,甚至只會退步。有時候你要問問自己,到底自己幾年後想要甚麼?想到哪裡?想成為誰?然後計劃所需步驟,一步一步去做,最重要的,是不怕犧牲。

誰不害怕失敗?但至少我們曾在失敗中學習,避免犯同類的錯誤。若失敗乃成功之母,大概大家都要多愛這個母親多一點了。

星期六, 11月 23, 2013

期望管理

跟朋友有關期望管理的問題有所不同,言語間有點衝突。他口裡說不介意大家做多或是做少,畢竟都是義工嘛,也不必要求大家去拼搏,但其實心裡埋怨得要命,有意無意之間說了好些晦氣說話。我說可能只是大家也幹了這好幾個月了,休息一下也是人之常情,也不用像是上司對下屬般諸多要求。其實說到底,也就是期望管理出了問題。

世上有很多的問題,源頭都是由於期望有所落差所引起。因為有了期望,一旦達成不了,就會失望,之後變成了抱怨、問責、甚至攻訐、報復等等。但我們能夠沒有期望嗎?恐怕不能,因為我們對未來有所期望,我們才有活下去的力量。說來很重,但也實在是這個情況。簡單如期望明天會有好天氣吧,又或者在街上會遇見那個美麗的誰,誰會寄封信給我嗎,又或者工作中會有那些挑戰。要是這些期望都消失了,生存下去也就沒有趣味了。

倒又想起了早陣子看過的一套電影「回到最愛那一天」(About Time),男主角有穿越時空的能力,能夠回到過去的時光,重新過一次已經過去的生活,讓自己選擇以最好的方式去面對那些不同的事件。到電影的最後,有著同樣能力的主角父親告訴主角要把每一天都活得一模一樣,像是自己特意要活到過去所活的那一天一樣,這樣才會對生活無悔。

你說主角對將來沒有期望嗎?我肯定他有,不過他懂得改變自己的心境,要是事情發展得與自己所想的不一樣,他以往可能會回到過去,再做一遍,但現在他們坦然面對,並在當中找到樂趣。我想,這是期望管理的最高境界,把自己的期望,用樂觀的心境去管理。

這是自己的目標嗎?我不知道。現在的我,還是會對不如預期的事情感到不快,甚至惱怒。但至少,現在的我會知道,這也是上天給自己的其中一課,要我在當中學習跟別人相處的技巧,學習怎樣在這樣的環境與情況之下,還能夠達到目的的技巧。

共勉之吧。

星期三, 11月 20, 2013

地下鐵碰著他

舊同事結婚了,才知道他們這一對的相遇是多麼的浪漫。

那是個還沒有智能手機的年代。他們還是中學生,就讀同一間中學的不同分校。有天他們在地鐵上相遇了,穿著校服的男主角望向穿著相似校服的女主角,膽粗粗的上前詢問是否校友,這樣就開始了一段十多年的美滿良緣。這種陳百強「地下鐵碰著他」的劇情,一直以為是填詞人的浪漫,原來其實真有其事。

到機場上班後,已經很久沒有在繁忙時間迫地鐵了。前陣子有機會在下班時間坐地鐵,特意望望現在的情況。環顧四周,幾乎所有人都在看手機、平板電腦,插著耳筒聽歌,又或者睡覺的人,就連看那塊即時資訊顯示板的人都已經很少了。雖然,你可能會說,在地鐵車廂這樣密閉擠迫的環境裡,要是不把目光放在手機上,那該放那裡好?有時候碰巧旁邊的是個穿著低胸裝的美少女,而附近又人頭壓壓的話,會有多尷尬?所以呀,智能手機的發明真是個好幫手呀。

當然,相比起顛簸的巴士或小巴,我有時候也會在穩定的地鐵上看手機,查資料。不過,現在我看見的,每個人其實都是在上社交網絡,又或者在玩手機遊戲,活在自我的空間中。所以,那一天我特意四意顧盼,看看有沒有像我一樣,還是希望在人海中能夠碰上誰,在緣份的天空下看看上天安排了誰站在自己的身邊。

低頭族成行的這個世代,會有人在意人際關係的技巧嗎?

星期日, 11月 17, 2013

情書情話

詞壇前輩林振強逝世十周年,商台為他辦了一場拉闊思念會,聽說一票難求。洋葱頭前輩的魅力,可見一斑。機緣巧合之下看了林燕妮在明報的專欄,引述了一段洋葱嫂寫洋葱頭的故事。

林兄晚年需要臥病在床,未能見到很多的朋友,通訊主要都是靠電郵來往。有一天洋葱嫂探望了洋葱頭,洋葱頭為他寫了一封情信,並囑咐洋葱嫂要在回家後才可拆開細閱。洋葱嫂回到家中,讀到信中的點點滴滴,細訴著兩人以往生活的點點,洋葱頭為洋葱嫂所做過的種種。洋葱嫂再也忍不住了,就寫了封電郵給洋葱頭,說這輩子大概也找不到另一個比你更愛我的人了。浪漫的洋葱頭也就回了一句:「我辛苦了這幾十年,就是為了你這一句話了。」然後,洋葱嫂把洋葱頭留下的一件襯衫改短了,給自己穿上。

真好一對眷侶,故事多麼動人呀。

想起了這陣子汪峰的愛的宣言。演唱會上八分鐘的告白,為心愛的人剖白了自己的理想,說希望有一天可以像普通人般,手牽手在街上閒逛。雖然,微博上的反應竟是為汪峰連這番話都說了,卻依然上不了頭條而為他推波助瀾,但想想這是多麼浪漫的一件事呀。

對深愛的人說情話,為鍾情的人寫情書,單是過程就已經教人感動了,因為有個去戀對象,亦是運氣。當然,要是另一半能夠欣賞珍惜這份情,那就讓美麗的故事更加動人了。

在這個低頭族盛行的年代,誰又會願意為愛人寫封情書,讓浪漫延續?

星期五, 11月 15, 2013

要求

最近看了由福山雅史主演的日本電影「誰調換了我的父親」,總的來說很不錯。入場看戲之前也看過了TRAILER,以為那會是很催淚的電影,所以一直很抗拒進場。直至同事們說其實不太傷感的,反而讓人思考的空間更多,加上弟弟也推介,於是也進場觀看了。

劇情就不透露太多了,反正從電影名稱其實也已經可以窺探一二。福山雅史擔演的是個追求卓越的建築師,對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的孩子,都有著十分高的要求,希望孩子可以進最好的學校,表現得最好,甚至在孩子的鋼琴演出未及別人優秀之後,跟孩子說應該覺得羞愧。一路看的時候,也有問過自己:我也像電影中的福山雅史,對身邊的人,對同事的表現有要求嗎?答案可能是肯定的,因為在電影完結,走在街上的時候,弟弟也跟我說,他也有這個想法。

倒也沒有去想到底這是個讚美或是挖苦,或者只不過是個純粹的觀察。自己一直都覺得,對自己的工作,生活,表現等等有所要求,才是進步的原動力,那怕每天只有一點點,只要是有所進步,就應該是值得我們繼續努力的目標及方向。不過,到電影的最後,福山雅史也像是醒覺了一樣,開始不再要求那麼多,當然也許是因為工作上有所挫折,也發現到其實教導下一代並不一定能用自己的方法去做,但福山也與自己的兒子說了對不起了。他彷彿知道,自己以往其實對別人施加了許多的壓力。

早陣子也的確為工作的事煩惱過,說到底都是因為對自己的要求與實際的待遇有所差別所致。有很多人也說過,只要放下自己的執著,別要求太多,其實生活可以過得好好的。

那,到底是自己庸人自擾,執迷不悟,還是實在是別人力有不逮,讓自己曲高和寡?那又到底是遺傳基因作祟,抑或是後天培養的情況?有要求,是對,還是錯?

星期三, 11月 13, 2013

大衛與歌莉亞

最近在看MALCOLM GLADWELL的新作「大衛與歌莉亞」。GLADWELL的書一向都很富啟發性,能讓你用另一角度看待一件事,從而得到新的啟發。

「大衛與歌莉亞」的故事,說的就是以弱勝強的例子,及後也被很多人引以為例,說明即使實力懸殊,也有可能從勝。不過,GLADWELL就以另外的觀點,說大概大衛的勝利是必然的。因為大衛沒有採取歌莉亞所期望的方式來跟他硬碰,反而用遠距離的彈射器作攻擊,歌莉亞龐大的身軀根本閃避不了,何況在那個年代,能長到像歌莉亞般身形的,大概都是因為有怪病讓基因變異,很有可能根本歌莉亞是個行動不便的大塊頭,樣貌嚇人而已。

所以,與其說大衛是以弱勝強,倒不如說他是出奇制勝,以意想不到的角度進行攻擊,顛覆了常規,所以對手才措手不及而被擊倒。

書中的其他例子也很有趣味。像是第二章提到的小班教學問題,到底是否凡是小班便是好?一般而言,我們都以為學生人數比較少的話,老師對每個學生的關注度便會提高,從而更加能夠了解及照顧學生的需要。但,很多數據證明其實情況並不是這樣。會否因為班上的學生太少,反而對學生之間的互動有所影響?這個也是值得細想的問題。

很久沒有享受閱讀的趣味了。能夠找到一本書,讓你有很想繼續看下去的慾望,是一件幸福的事。不過最近實在公務繁重,希望可以多抽點時間來滿足自己的閱讀慾吧。


星期六, 11月 09, 2013

盡時

世間一切,其實也都有所盡時。

再好吃的牛扒,也會有吃完的一刻;再美好的旅程,也會有完結歸家的一天;再厲害的手機電池,也會有用光的一剎;再精彩的演出,也會有終結的一幕。

不光是美好的東西,換個角度,其實難熬的事情,也有所盡時。

再難喝的藥水,也會有喝完的一刻;再痛苦的工作,也會有完成歸家的一天;再破舊的手機電池,也會有用光的一剎;再無聊的演出,也會有終結的一幕。

好的,壞的,期待的,推卻的,讓人愉快的,讓人憂傷的。一切一切,有所盡時。

現時流行所說的SUSTAINABLE,可持續發展,就是要把這些將要盡的,再延續下去。未必是以本來的形態繼續,可能是換個方式,換個身份,繼續下去。需要永續,就是知道一切皆有所盡時。

有所盡時其實並不可怕,擁抱結束,才有重新開始。若你相信輪迴,相信循環,所謂的「盡」,只不過是另一次的開端。沒有完盡的落紅,豈有化作春泥的開端?


星期六, 10月 12, 2013

慢活

旅行時,大概誰都不想背著沉重的背包,然後在街上漫步吧,要是加上炎熱天氣的話,大概會恨不得把身上所有的東西都脫光光。年青的就更加會有這種想法吧,想要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最好是沒有任何責任,沒有任何想法。

這次行程的最後一天,本來打算把背包寄存在火車站的LOCKER內,再在車站附近閒逛一番。不過,LOCKER只接受信用卡,而又不知何故我的所有信用卡在那些LOCKER都使用不了,結果,迫於無奈地背著重甸甸的背包,在街上遊走。

行程當然需要作出相應改變:不能走得太遠,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別往太多人的景點擠,還有走一回便要找個地方停下來休息一下(我想我的背包該有大概十公斤重吧)。很辛苦嗎?的確是的,走路的速度也比平時慢了很多。不過,正是這樣,却又使自己看多了平時看不見的光景。原來這個轉角位有這家店嗎?原來這裡有賣這些東西嗎?原來這個區使用的磚是這樣不同的嗎?平常不會留意的,就在這種情況下被看到了。

當然,這應該怪自己平時都太過匆匆忙忙吧,很多東西都水過鴨背,過目即忘,應該是自己常常都在想工作的事情,根本沒有心神去欣賞身邊美好的事情,讓好多好事都錯過了吧。所以說,有些人常埋怨自己有太多負擔,太多責任,根本沒法去享受生活,這應該只是我們都忘了如何去調適自己的心態了吧。

放慢生活,其實是一種很簡單的做法,在歐洲很多城市都是這樣子的,閒時便到咖啡店,看著門外的人潮流過,或者到酒吧點一支啤酒,坐在店舖外面,呷一口煙,享受陽光。只是我們生活在這個營役的城市裡,慢活都成為了奢侈品了。

星期一, 10月 07, 2013

Nostalgia (2)


跟教授談起自己讀過的那個課程的最新發展。原來自我離開後,課程改了名稱,也吸引了更多的學生報讀。聽說現在我的那個課程,一年已經有接近三十個學生報讀,整個碩士課程一年有二百多個學生,聽得我都傻了眼。想當年我的課程連同一個短期課程及一個博士學生,也就只有六個人報讀,這樣我們才能夠深入地討論問題,那時候我很享受彼此討論問題的時光,因為那是最能夠強迫我去學習、去進步的時候。

教授說,這幾年間,不光是SHEFFIELD,乃至整個英國,甚至歐洲的大學也面臨同樣的情況,就是到處都是來自內地的學生。言談之間能夠聽出他有點擔憂,擔憂一旦內地停止輸出學生,恐怕所有的大學課程都會倒下。教授很疑惑,到底這些學生,又或者到底他們的資金來源到底是怎樣。當然,我也老實不客氣地,給教授上了一課赤裸裸的國情教育。

不過,教授也說,這些內地學生由於人數漸多,所以他們也漸漸地自成一個圈子,結果他們就很少跟其他本地或來自其他地方的同學溝通。從教學或者互動的角度來說,其實這是個很不好的情況,因為一來對國內學生的水平也難以提升,二來學系或教授也很難去得知到底可以使他們更加進步。

教授早幾年成為了系主任,除了研究工作外,也肩負多了行政的工作,要為學系收生成績,以及收生人數等負責。從與他的談話中,聽得出他三番四次說明內地學生的重要性,就知道同胞們在國際的學生市場上,延續了近幾年的需求主導者。有一點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學校現時增聘了大學官方的學生微博大使,專門在微博上為同學解答疑難,也為學校宣傳一番。尤其是兩年後,第一批改革後的英國大學生將會從本科畢業,這次改革在上個學年開始,英國本土學生的學費由一年三千多鎊變成九千多鎊,很多學生為了上大學已經債台高築︳到底他們能否繼續借錢來修讀碩士課程還是未知之數,所以教授現在也很憂慮到底之後碩士課程的收生情況如何。

想到這裡,不禁又想起了當年還在讀書時有過的想法:既然有這麼多的內地同胞,那麼如果我在SHEFFIELD開一家公司,專門照顧這些放洋海外的留學生,比喻說為他們煲老火湯、炮製中式甜品糖水,又或者定期引入國內雜誌等,大概也是一門小生意,既可留在彼邦,也可以悠閒地生活,該有多好!

星期六, 10月 05, 2013

出神


你有試過出神的感覺嗎?

出神應該是件美好的事情。你怔怔的看著那令你出神的事情,完完全全的投入其中,腦海只想著那一件事,多麼的純粹,多麼的專注,沒有別的東西能夠騷擾你,你自己也沉醉於這種感覺當中。所謂的禪修,某程度來說,也是在追求這一種境界。

你看著一篇文章,文中所描述的事,讓你想起他,你們幻化成為文中的主角,每一句對白在你們口中說出,身旁的景物蛻變為文中的場景,彷彿進入了一個專屬的平行時空之中,你出神了,而且不想走回來。

若要科學一點的解釋,大概這是自我催眠的一種,你在這個平靜而放鬆的心境下,走進了自己為自己而建構的催眠空間之中。而在催眼狀態下,人是最舒適而暢快的,能讓自己從壓力中逃脫出來。

不過,如果是因為想一件事情想得太多而出神,未必是一件好事。這種狀態下的出神,有另一種名稱來形容,就是「鑽牛角尖」,就算讓你鑽進去了,當中的空間太窄,你也很難能夠逃離出來。

還有,神可不能常常走出來,出神太多,就變成神不守舍了。

星期二, 10月 01, 2013

Nostalgia


難得的一次長假,特意選擇了回到自己五年前唸碩士的地方,探探教授之餘,也緬懷一下這個讓自己留下不少愉快回憶的小城市。

如果你一直有留意小弟的部落格的話,你會知道這個城市的名字叫SHEFFIELD,有人譯作雪菲爾,設菲爾德,錫菲,各種各樣都有,但無論怎稱呼,也改變不了我曾經在這個城市待過一年的事實。這個地方不是一個旅遊城市,觀光旅客大部份都不會到這裡來,因為他沒有像倫敦那麼多的博物館,也沒有像牛津劍橋等充斥著濃厚的學術氣息。不過,SHEFFIELD是一個很稱職的學生城市,這次回到校園,又發現了幾座新的建築物,聽說我當年唸書的新聞學系所在地,明年也要遷到新的大樓裡上課了。

其實打從火車從LONDON ST PANCRAS慢慢開到SHEFFIELD開始,自己的感覺就越來越濃烈。離開英國已經四年了,但一切看起來還是如此的熟悉:一樣的車站、一樣的列車車廂、一樣的驗票方式、一樣的速度,彷彿自己從來沒有離開過,時間也一下子跳回到五年前自己還是個學生的時代。

回到SHEFFIELD,街上的人我肯定沒有見過,但卻又滲出一種親切和諧的氣氛。聽教授說這天是大學新學年開始授課的第一天。的確在校園內有好多疑惑的臉孔,似是不知該如何到教室去上課似的,大概我當時初來報到時也是同樣的景況吧。

我甚至走回當年住過的宿舍旁邊,很想走回去當年住過的房間中去看看。當然,我不能這樣做,房間已經有其他人在那裡在住了,但從窗外看進去,佈局依舊,那些年的美好光景,又一一出現在腦海之中。

整天的情緒都在起起伏伏,心中有一種強烈的聲音在告訴自己:「我不想離去!」大概,這是現實工作生活與夢想般的無憂無慮學生生活的強烈對比,使我想從繁重的工作生涯中逃脫出來吧。不過,理性的自己又總是在這個時候會跳出來,狠狠地刮自己幾巴掌,然後就會罵自己說,不要在幻想了,你能有這樣的心境和金錢在這裡懷緬過去,都是因為你在做這份工作!對呀,就是這樣,結果又未能百份百地在SHEFFIELD盡興。

回去的路上,我一邊感受著SHEFFIELD的空氣,一邊默默地為自己許願,要是能夠定期,也許不是每年吧,大概每隔幾年都能回來SHEFFIELD一次,看看他的變化,也讓自己繼續保持這份愉快的回憶,應該是一件美事吧!

這篇文是寫在回倫敦的火車上的,寫的時候又想起了WOODY ALLEN的電影MIDNIGHT IN PARIS。主角OWEN WILSON是一個擁有強烈NOSTALGIA的人,總認為以往的光陰才是最美好的,所以一直想回到過去,懷舊一番。此時此刻,又恰如彼時彼刻?

星期六, 9月 07, 2013

進擊的和諧

雖然自己不懂跳社交舞,但很愛看舞池中一雙一對翩翩起舞的情景,又或者像「盲探」中,劉德華與高圓圓在舞室跳探戈的一幕,很是喜歡。

社交舞的曼妙之處,我認為在於兩點:進退有度,配合得宜,而後者亦是取決於前者。一男一女的舞者,隨著節奏而擺動身體,二人彷彿融為一體,煞是好看。要做到這種狀態,雙方的進退時間要做得很好,男方踏前一步,女的要順勢向後;女的把腰肢輕擺,男的也不能呆若木頭。這種進退的藝術,大概就叫做「和諧」。

仔細想想,自己就是喜歡這種和諧狀態,才特別欣賞社交舞。以往年少時不懂欣賞,無論是跳舞運動,抑或做人做事,大概以為一動不如一靜就是和諧,不願向前進擊。但其實天地間自有一種平衡,陰陽亦會調合,你進擊時人家才懂配合,或是退後,或是反抗,或是停頓觀察,但至少有所反應,才有互動,才有事情發生。

電視劇「天與地」中,佘詩曼說過,和諧並不是一百個人說著同一樣的說話,而是一百個人說著一百種不同的說話,卻又互相尊重。以此為根本,大概便可好好想想自己的態度,處事,性格該當如何。人生學習的路不易走,會有衝突與挑戰,但若以跳舞般對待,共同創造和諧,大概自己會過得好一點。

星期二, 9月 03, 2013

絕對.相對

求學時期,接觸到有關絕對(absolute)與相對(relative)的概念,學會了當中的分野,對自己認知新事物,大有裨益。

舉例說吧,別人跟你說這食物好吃,那是一種相對的概念,而不是絕對的概念。好吃,大概是相對與其他食物,來得可口味美,兩者放在面前,大概你會選擇好吃的來食。對,相對的東西一般都涉及選擇,選擇相對好的,美的,強的,不選擇壞的,醜的,弱的。

絕對的事情是沒有轉彎的餘地的。天空是絕對在土地之上的,我們是絕對受萬有引力而向下沉的。只是,世界上絕對的東西不多,有些事情你以為是絕對的,其實都是相對的。白色是絕對的白嗎?不是的,大概也是有深白色與淺白色之分。你的表現已經是絕對的極限嗎?不是的,大概只是相對於以往的表現,你無搔法再進一步而已。

況且,所謂絕對的事,都是現今認知當中的限制,一旦突破了認知,所謂絕對的事都會有所改變。所以,當你聽到「我是絕對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又或者「我是絕對不會跟你在一起的」這類型的說話時,別太認真,因為隨著時日變幻,認知改變,所謂絕對的事也會有所改變。

星期四, 8月 29, 2013

獨處的時候

這陣子被一首蘇打綠的歌打敗了:

「獨處的時候,夜特別容易黑;獨處的時候,心容易悄悄破碎。
 獨處的時候,像跌進了深淵;獨處的時候,好怕有誰會出現。」

簡單幾句歌詞,寫出了獨處的人的心境。有人說,黑夜時特別容易感到孤獨,感到無助,像是全世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不過更害怕的,是有哪一個誰,或者那一個不願意看見的誰,突然出現。

「啦啦啦 髒髒地收我的愛
 讓自己慷慨的痛太不堪
 拖著傷口飛越了桑田滄海
 剩自己慢慢地還」

對,人無可避免地總會有獨處的時候,我們都知道讓自己在獨處時肆意喊痛其實是不堪的情況。痛著的傷口一直痛著,一直拖著,其實只會讓自己不停的受苦,像是歸還卡數的最低還款額般,只能慢慢地還。

「啦啦啦 長長地嘆我的愛
 沒有人願意丟下你不管
 若世界說穿了只剩下噓寒問暖
 擁有再多也會太難耐」

長嗟短嘆有用嗎?其實沒有用。朋友們也許不會掉下你不管,但即使他們陪伴著你,送上再多的祝福與問候,再親切的噓寒問暖,其實到頭來還是會讓人覺得難耐。所以,整首歌的最後一句,才真真正正的把我打敗了。

「獨處的時候 儘管所有情緒 都逃逃逃不開
 獨處的時候 還是要勉強自己 想得開」

寫得這樣準,有誰聽過之後能絲毫無損地走出來?

星期二, 8月 20, 2013

精神分裂

活在這個世代的都市人,大概誰也有點精神分裂。

睜開眼,穿起襯衫,縛上領帶,彷彿就是一道靈符,把自己從性格A換檔至性格B。性格B應該是這個的:笑面迎人,對老細指令不斷說YES,平均十五分鐘開一次時間,二十分鐘上一次廁所,三十分鐘到茶水間倒一次水。四平八穩,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放工後一解開領鈕,立即分裂至另外一種性格,或是狂野,或是激情,或是宅男,或是乾物女,或是運動健將,或是購物狂人,總之離開辦公室,立即變臉,毫不留情。

回到家門前,拿起大門鑰匙的一刻,又要分裂成父母心中的乖乖仔女,把秘密收藏,風花雪月,不著邊際,但求不讓父母擔心。

有本書叫作<24>,說性格分裂患者,有24種不同性格藏身體內共存,遇上不同情景就會撲出來應付。我想,現代都市人,也許藏著不止24種精神性格,隨時隨地要笑便要,要哭便哭,要病便病。是以變臉大師也只好淪落至土瓜灣酒樓當駐場表演了。

星期四, 8月 15, 2013

重臨

聽見強颱風尤特Utor襲港,機場同儕紛紛勾起了不快的記憶。當然是因為這次的風力來得迅猛,畢竟本來也是個超強颱風,只是在登陸菲律賓後才減弱為強颱風。更重要的,是以往兩次以這個名稱來命名的颱風,都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特別是在2001年時的颱風尤特使機場運作大受影響,聽同僚說足足一個星期後,機場才回復過來。

不快的回憶重臨腦海,特別使人難受。你曾經在那裡被賊人打劫,每次重遊舊地都會難免回想可怕經歷;你曾經在賽場上跌倒過,每次踏進運動場也都會有種戚戚然。

也許不必去到「創傷後遺症」的地步,不過舊記憶,講不出有多重,時刻隱隱作痛,常無意中觸碰。背負著舊時,要說假使有日能忘記,說易行難。

當舊有重要日子一個又一個的到來,當舊有紀念物件一件又一件的翻開,當舊有充滿回憶的地點一個又一個的重臨,身體與心神也許再也承受不了。這時候,堅強的人,就會咬緊牙關撐下去,脆弱的,也許就此一沉不起,再也振作不了。

星期二, 8月 13, 2013

英雄

陳奕迅開破紀錄的25場演唱會,但有誰會記得幫他在每場過後清洗衣服的人叫甚麼名字?高爾夫球手活士多次贏得世界賽冠軍,但是又有誰人記得曾經幫他帶球桿的球僮是誰?

很多時候,我們只看見成功的人,但是在他們背後、那些默默付出的人,我們卻永遠看不到他們,他們像是永遠的存在在黑暗當中,彷彿從來沒有存在過。不過,如果沒有這些在背後的付出,一直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那麼那個在鎂光燈下的主播,又或者在天橋上走著貓步的模特兒,是否還能那麼成功?

現今的社會,我們都追求英雄,追求風光。但是,從來都沒有人想過,是誰替超人度身訂造那條紅色的貼身外穿內褲?是誰為蝙幅俠的斗篷熨得貼服?根本上每個英雄背後都有一個支撐著他們的人,才能讓他們繼續無後顧之憂地行使英雄事跡。

在我們的社會上也是一樣。別看起每個工作崗位上的人,其實他們都是每個高高在上的人的無名英雄。如果沒有了那個修電線桿的技工,陳奕迅可以每晚在紅館大跳「重口味」嗎?如果沒有了那個風雨不改地打理草坪的園丁,活士可以把球桿揮得如此隨心意而行嗎?如果沒有每家快餐店的員工每天辛勞地服務打工仔,大家每朝餓著肚子上班,整體工作效率下降,經濟學家可否幫忙計算社會經濟損失?

英雄其實並不罕有,只要我們都做好自己的崗位,攜手共建更美好社會,那麼其實你與我都是英雄。

星期六, 7月 27, 2013

新加坡美食遊.老巴剎串燒

吃過海南雞飯,那天本來是打算到萊佛士酒店,去試一下那杯被譽為新加坡國飲的Sling到底有多厲害。不過,不知是飯氣攻心使人失去方向感,又或是天氣太熱令人頭昏腦脹,竟然以為萊佛士酒店是在Raffles Place下車(事後才發現應該是在City Hall下車才對),一出閘才發覺為何如此冷清?錯有錯著,旅遊時不應計較太多,倒不如順路而行,看看沿途風光,有時更會有意外收獲。

這次也不例外。轉了幾圈,走過幾條街後,突然發現前方有一座古老建築,一座矮房子在對面馬路出現。走過去才發現,這個地方叫作「老巴剎」,當年是新加坡第一個漁市場,現在則改建成為新加坡唯一的24小時熟食中心。當時去到是晚上七時多,但內裡開的店舖卻只有大概四成左右,心想這個熟食中心也未免來得太不受歡迎了吧?本想坐下進餐的,見到不太熱閙的情景,暫且再走走看看。

怎料其實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來老巴剎最吸引人的,是轉角那條「沙嗲街」。一轉進去就已經被那股強烈沙嗲香氣所吸引,不,正確點應該是「牽引」著,身軀不由自主地坐在露天的大牌檔之中。點了幾串雞肉、幾串牛肉、幾串燒烤蝦,一邊啖著美味沙嗲,一邊喝著啤酒,伴著柔柔的晚風,確是人生快事!只可惜眼闊肚窄,吃了大概二十串沙嗲,就已經無力再戰其他香氣撲鼻的小炒王了。下次若有緣再造訪,一定要試一下其他美味的東西!


星期一, 7月 22, 2013

新加坡美食遊.海南雞飯(二)

上回說到試了大概是全新加坡最昂貴的一碟海南雞飯,當然,要嚐嚐地道熟食中心的海南雞飯,比較一下。

2、天天海南雞飯,麥士維熟食中心

在尋找這家有名的海南雞飯的路其實絕不平坦。第一次去到熟食中心,竟然摸門釘,店子關門了。還好住的地方在牛車水附近,未至於要長途跋涉的去熟食中心,否則真的「人都癲」。結果第一次去的時候試了另外一家忘了名字的海南雞飯,其實也都不錯。不過,當我第二次造訪熟食中心的時候,才發現天外有天,飯外有飯。

聽說在任何時候到天天,都會見到排長龍的情況,我當然也不例外。我去到的時候已經有五、六個人在排隊了,在我前兩個的是本地大叔和鄰居大媽,後面的是背包客同胞,再之後是兩個韓國美少女,拿著旅遊書在研究雞飯,真令人有衝上前助她們一臂之力的衝動。不過,還是海南雞香比較吸引。

點了一份雞腿飯,咬下去的油香使人動容。雞肉嫩滑,飯香徘徊在齒頰之中,就算不點黑醬油也已經足夠美味。個人覺得最畫龍點睛的是那一碗微溫的雞湯,不太油,卻使你在吃完那一碗油飯後帶來一點滿足感。我想這是讓我停止「追飯」的好幫手,要不我已經要encore多幾碟了。

順帶一提,熟食市場的飲品檔所賣的青檸汁很好喝,完全有消暑的功效,不怕的可以喝一杯蜂蜜苦瓜汁,苦中帶甜,又清熱氣,誠意推介。


星期五, 7月 19, 2013

新加坡美食遊.海南雞飯(一)

六月,到了新加坡幾天,了解這個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風土人情之外。看過我之前寫的台北和曼谷美食遊,都知道美食在我的行程中也佔了相當重要的一部份。所謂衣食住行,若旅行食得不好,又或者像是以往當窮苦學生背包客於四處浪蕩時只能以麵包白開水充飢,對旅程的感受必定大打折扣。所以,書局中的旅遊書,必定會介紹當地的美食,好讓各老饕能食遍全世界。

這次到新加坡旅行,朋友們在出發之前已經奉上建議,說要試一下當地最有名的海南雞飯,並提供了幾家店讓我參考。作為一個喜歡食雞的人,當然會試試,結果在新加坡六天,食了四頓各自不同地方的海南雞飯。

相較泰國的海南雞飯,新加坡的雞來的胖一點,至少你可以選擇雞腿肉,泰國的普遍只有雞胸,連雞腿都是瘦瘦的,但新加坡的飯則來得有咬勁一點,份量就跟泰國的差不多,價錢則因地而異,我食過三塊多坡幣的,也食過接收三十塊玻幣的,以下為大家介紹一下:

1、Chatterbox, Mandarin Orchard Hotel

旅遊書中都有介紹這家聽說是新加坡海南雞飯的發源地,說是大約百多年前有位海南人來到新加坡,把海南文昌雞的做法帶到新加坡,並在這裡開始發揚光大,到今天成為了這家五星級酒店的招牌菜。於是,特意預訂了入住這一家酒店,在入住前先嚐一個海南雞飯。就如相中所見,海南雞飯賣相很好,雞的份量比其他地方的也來得要多。不過,吃下去則略嫌有點太瘦,黑醬油也顯得有點無力,沒有其他熟食市場的來得洋溢。以一店二十七元坡幣(還未計7%的稅),感覺有點不值。不過,到五星級酒店進餐,從來都是吃環境,吃服務,所以,當我的這頓海南雞飯午餐,添上了身後坐著的強國女士不停投訴聲後,便變得更加的物不所值了。

為免全文太長,下篇繼續寫我的新加坡美食遊。


星期日, 7月 14, 2013

旅遊

幾年前赴笈英倫之時,曾寫過一篇有關旅行的意義的博文。當時在想,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既然身在外地,更加應該好好的遊歷一下,才不枉千里迢迢的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於是,那一年,我去了十多個國家,足跡北至北極圈內的Tromso,南至非洲大陸的Essaouira,那一年真的過得很愜意。

回港工作後,實在繁忙,加上不像在外國時那般自由自在,說走就走,外遊的時間確實少了。對我來說,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重新探索自己的機會。去到一個不熟悉的地方,聽著平常不常聽的語言,看著別人的做法,自然會與自身一直存在的價值做比較,這樣也就迫使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相信的東西,從而使自己更進步。

想深一點,人生這趟旅途,不也一樣嗎?離開熟悉的家走出去,在旅途上遇見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從溝通和交流中,使自己思考自身的價值,去蕪存菁,或者把別人美好的事情融為己用,影響別人,互相進步。這大概就是旅行的更深層意義。

當然,大部份人所認同的旅行意義,包括食、玩、買,我也是相當認同的,加上我的工作,不離開香港的話,恐怕是不可能達到真正的休息。再者,與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結伴到外地大吃大喝,大玩一番,更是讓人興奮莫名的美事。

這篇博文寫在我準備到新加坡的凌晨,到現在從新加坡回來了,就讓我慢慢把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寫下,讓自己留個記憶。

星期日, 7月 07, 2013

黑臉白臉

年輕的小伙子受唆使下幹了壞事,被警察帶回了拘留所。獨自關押了一會之後,兩個兇神惡煞的大塊頭警官走入房中,對小伙子大聲呼喝,恐嚇要對小伙子施加酷刑,迫他乖乖就範,把幕後大佬供出來,否則就有他好受。小伙子只懂感到害怕,卻一直記著大佬的訓話,擔心自己的家人會遭遇不測,寧願自己一個人扛下所有罪名,反正大佬說過會妥善安排一切後事。大塊頭警官一輪恐嚇後,說要到外面拿鎚子、拳套和電話簿等迫供三寶,準備大刑侍候。

過了一會,囚室大門打開,進來的是一個和顏悅色、戴著幼框眼鏡的高級警官,手中拿著一杯剛泡好的熱巧克力。他向小伙子遞上熱飲,先說聲不好意思,說剛才的兩個大塊頭警官剛輸了賽馬投注,心情差劣,加上脾氣暴噪,所以才有如此恐嚇。警官然後好言勸慰小伙子,說你另外兩個一同抓來的同伴已經招了,其實已經有足夠證據指證大佬,所以你不招也沒所謂,不過如果招了,可以為小伙子向法官求情。至於家人,警方自會有安排,叫小伙子不必擔心。此時大塊頭警官剛好拿到迫供三寶,怒氣騰騰的殺入囚室,大呼要迫供。小伙子權衡了一下,也就心軟,向警官一五一十道出原委。

很熟悉的情節,對吧?其實如果你有看過十幾年前很火紅的電視劇「包青天」,當中也不乏這樣的情節。先以狗頭鍘侍候,把被告人嚇個半死,再動之以情,溫柔地與他分析利害,被告人就會乖乖招認一切。

所有有關談判技巧的書中都有教授這種手法,他們稱之為「黑臉白臉」(Black face white face),又或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說的「好人醜人」。出場次序不可以調轉,黑臉一定是先出場的,用來震懾人心,之後白臉就會出來安撫一切,使人折服。

黑臉白臉若運用得宜,可以用於很多方面。父母教導子女,一個嚴厲,一個親切,雙管齊下,才能相得益彰;管理下屬,一個高要求,另一個打成一片,才能迫使整體有所成長。不過,做黑臉的,也必須要有被討厭的心理準備,大概誰也不喜歡被罵、被指責。

如果給你選擇,你會想做黑臉,還是做白臉?

星期三, 6月 26, 2013

生存意義

若你有幸在星期一至五早上七點半前,經過一些派發AM730的地方,例如是藍田地鐵站對面的空地,你總會見到一條長長的人龍在等候。人龍大概是八十至一百人吧,當中大部份都是上了年紀的公公婆婆,他們在等免費報紙派發。看他們井然有序,沒有爭執,只是魚貫地排隊,先拿AM730,再拿晴報及頭條,大概就足夠了,都市日報就留給坐地鐵的上班一族吧。

曾經試過一次「跟蹤」一位這樣拿報紙的伯伯(其實只不過是大家碰巧同路),他拿了三份報紙後,就到地鐵站的麥記買份早餐,一邊嘆奶茶,一邊看報紙,悠閒的很。

聽說,有些老人家是為了替家中的兒女而拿的;有的,是為了儲起一大疊,之後拿去廢紙回收,賺個幾毫半分;有的就是為了消磨時間,讓自己的早上有個精神寄託,又可以慳錢,一舉兩得。

如是者,免費報紙的出現,使他們有了生存意義。當他們前一晚臨睡時,他們寄掛著明早要有事要辦,不至在退休後無所事事。這一個任務也許比起以往上班時的來得無關痛癢,但至少能使他們有生存下去的意義。

其實每個老人家,都有類似的事情,讓他們一直掛念,讓自己有生存下去的意義。也許是每晚到特定時候要打個電話給兒女,問他們是否回家進餐;也許是每天特定時間要打開電視,看熟悉的演員做戲;也許是到菜市場或者超級市場,跟隔壁的師奶街坊打牙骹。這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在他們眼中卻彷彿是最重要的小事。

生存意義不一定是要改變世界,不一定要有一番大作為,也許為身邊的人每天寄掛,也是一種意義。

星期日, 6月 23, 2013

家輝

一張爆肌照,令張家輝成為了街頭巷尾一眾男士女士之間的話題。女士們當然是為張家輝那一身澎湃旳肌肉所迷倒,被那展現出來的雄風震懾。男士們就更加不得了,個個都說要以張家輝為榜樣,要跟他一樣練成一副好身材。

張家輝當然是值得尊敬的。四十多歲人了,有老婆的女兒,拿了影帝,要有的盡有了。但他就是沒有放鬆自己,就是繼續的認真,為了電影的要求,把自己操練得更加健碩,讓所有人都驚嘆。單單是這一份專業精神,就已經讓人肅然起敬。

家輝這個名字也許來得特別普遍,你與我的身邊總會有幾個家輝,這大概跟「嘉欣」,「志偉」,「慧敏」等名字一樣來得俯拾皆是。不過,張家輝沒有被這平凡的名字來規限自己,而是更努力更專業地把自己變得更好。

看到那本雜誌封面,又看見自己的鮪魚肚,又再一次明白自己當初信誓旦旦要減肥的目標是多麼的膚淺。對呀,一切原來都只是「口講口賠」,根本沒有像他那般的決心,沒有像他那樣的計劃。結果,當然是所謂奮鬥了半年,情況依舊,肚腩仍在。

這一次被激勵之後,到底能夠走得多久?立此文為憑,我希望可以做到有點成果。朋友們,如果你看到這篇,幾個月後有幸碰見我,記得要叫我展示一下成果。要是到那時候我還是一大塊豬腩肉掛在身上,那我就請你喝酒吧。真的。

星期二, 6月 11, 2013

興趣(三)

興趣雖說是個人的事,但其實有時候也不能夠只顧自己。

如果你喜歡養寵物,但同住的人對毛髮敏感,那大概你只可以養金魚或蜥蝪之類的東西;如果你的興趣是寫毛筆字,但家住地方只有百多呎,同住的五個人大概也不容許你把宣紙攤在桌上。

有人說人要是有了興趣,與別人的談話就多了一份交流的話題。一群新相識的人,天南地北,不必要事事都要牽到自己的頭上,大概說說天氣,談談興趣,無傷大雅之中,自然能夠先建立信任,才會願意打開心扉,交個朋友。所以做生意的人大多外向,願意嘗試新事物,喜歡接觸各種不同的事情,讓自己的興趣廣泛一些。

當然,有的人會就對象的興趣,來調整自己。對方喜歡烹飪,自己也去買本食譜鑽研一下;潛在客戶喜歡高爾夫球,自己也看看活士如何揮杆。這種興趣嚴格來說已經不是興趣了,只是你想巴結對方的手段,取悅對方的工具。幸運的能夠在這樣的接觸中令自己也愛上這種興趣,於是能自得其樂,但大部份例子都是自己一面不情願的去做這些事,到最後苦了的只是自己。

說到底,人能找到自己的興趣,可能是機緣巧合,也可能要苦心經營;可能是順手拈來,也可能要搜索枯腸。無論如何,找到了,就別放棄,更要好好樂在其中,方為上策。

星期日, 6月 09, 2013

興趣(二)

尋找興趣的路,其實絕不平坦。

興趣其實最好是自小培養的,因為你才會保持住那種只追求學習過程,而不計較成果的心情。

學鋼琴的,純粹享受指頭在琴鍵上按動著的感覺,而不會硬要求一定要考到八級為止 (當然,家長的期盼另計);學繪畫的,純粹追求畫筆在畫紙上躍動,從而表達心中所思所想的景況,而不會硬要求一定要得到別人的讚賞 (當然,家長的期盼另計);學運動的,純粹享受與對手競爭中進步的快感,以及和隊友合作中帶來的愉悅,而不會硬要求一定要爭取勝利次次都要第一(當然,家長的期盼另計)......只有這樣,才能得到該興趣的精粹,才能夠達致卓越的同時,自己能夠樂在其中,而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想法,辛苦自己來做。

興趣還要有可持續性,長玩長有。喜玩賽鴿的,最近因為重建,連香港最後一間賽鴿店也說要結業了,玩家們唯有轉玩觀賞鳥。別說太遠,就以自己來說吧,我以往很喜歡收集各式各樣的年曆卡,看他們的大小設計,不同排列方式,厚厚的儲了一大堆,但近年智能手機如此盛行,各機構都不再推出年曆卡了。

當然,興趣還有其他的考量,下次再談。

星期六, 6月 01, 2013

興趣

前幾篇有談過「興趣」這回事。看外國電影,不停地聽到「每個人都需要有興趣」(Everyone needs to have a hobby) 這句說話。他們的「興趣」,不只是看看電影,行一下山,打球跑步之類的,而是要在正式工作以外,建立「第二職業」(second career)似的,把那個興趣做到最好。

舉例說,有個朋友愛打柔道,他可以練到代表港隊出賽,而他當時的正職是一名記者;有個朋友愛動漫畫,他可以如數家珍地說出某動漫的劇情,而他的正職是一名編輯。他們的興趣都跟正職無關,但他們能從興趣中尋回存在感,不至於在營役的工作中迷失自我。

「興趣」不同「消遣」。兩者也許有共通點,例如都是在有閒暇時才做的,例如都能夠讓你放鬆一下,例如大部份都是你喜愛做的才去做,等等。不過,消遺是為了消磨時間,興趣則有著目標,要把事情做好,要是沒有這種態度,那還是把他當成消遣比較好,至於沒有那麼多的期望。

興趣一定要是正面的嗎?我想,其實不必,只是不是奸淫擄掠,會傷害別人的,其實都可以。一樣米養百樣人,每人有獨特的興趣,其實很正常。不過話雖如此,大家還是會覺得如果你的興趣是製作陶瓷、繪畫寫生、吹奏樂器等等,你會是一個有氣質的人;但如果你跟人家說你的興趣是鑽研賭術、星相命理、男女之事等等,就一定會有人出來說你不可以這樣做,說是旁門左道。

幸好現時科技進步,網絡世界可以容納各種不同的人,君不見各大討論區上也有不同的版塊嗎?總會找到心頭好,總會找到同路人。

星期四, 5月 30, 2013

勞心

有時候,不一定自找麻煩,麻煩事一樣會走上門。

可能是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事,工作上伙伴讓你抓狂,客戶的無理要求,甚至親人的嘮叨,也會讓你感到心煩意亂。亦有些時候,是別人的一些舉措,讓你覺得很不爽。這些舉措不一定做在你身上,只是你自己看不過眼,聽不順耳,很想破口大罵,又或者好言相向,但礙於面子問題,又或者考慮到對方感受,只好忍氣吞聲,不發一言,但心裡著實不爽。

只是,退一步想,其實有時候根本不必勞心,因為他根本不是你的誰。要是他是你關心的人,為著他好,當然要出聲,因為你明知他如此下去,必然碰壁,只有及早勸他回頭。但,有時候身邊出現的、無關痛癢的人,即使他多麼煩人,工作如何不上心,甚至影響整體士氣,但他根本不是你的誰,那又何用太過勞心?勞心,連心都覺得勞累,那真的是太累了。身體的勞累還可以靠睡眠來回復體力,但心靈的勞累可不能靠睡眠來彌補,心靈一睡,大概便不能起了。

還是詩偈說得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與其硬要叫自己太過憂心,倒不如遊戲一番,別太認真,因為認真你便輸了。

星期三, 5月 29, 2013

存在意義

跟好友談起他媽媽的事。他說他媽媽已經過了退休年齡了,可是還有繼續工作,而且比以往做得更起勁,更上心。雖然已經不如以往矯健,但有的是經驗,可以替公司培訓新人,主持大局。

朋友說不明白為何要這般辛苦,何不簡單地享受一下人生,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我說,我猜想,是因為他媽媽在工作裡找到被需要的感覺,覺得在那個環境裡,有存在意義。

大概,每個人,都很享受這種被需要的感覺。廣東話的一句「無左你唔掂」,內裡包含了信任,肯定,渴望,請求,也許還有奉承,吹捧,讚美等意味,是以很多人明知前面是個無間地獄,但在別人的需要下,還是願意往地獄裡走。然後,即使自己多麼辛苦,生活多麼難熬,都能夠自我安慰地說,這就是我的存在價值,就能叫自己撐下去。

但,退一步想,所謂的存在價值,到底是別人賦予的,還是自我定義的呢?存在的是自己,但還何要靠別人的看法或需要來定義價值?但從另一方面想,若只有自己而沒有別人的存在,自己又是否真切地存在?

這真是個複雜的議題,難怪我跟他說著說著,連自己都好像迷失了。

星期四, 5月 23, 2013

Comfort

西諺有一個詞語,叫作「Comfort Zone」,中文我姑且譯作「安全地帶」,用以形容不論在工作上、生活上、感情上等等的一種狀態,身處其中時,由於一切都是熟悉的了,沒有陌生帶來不安感,故能夠安然身處其中,使人不想離開。這種狀態有好有壞,但普遍被引用時,都是不好的居多,通常是說一個人身處Comfort Zone太久了,根本不想動,連改變的動力和意慾都沒有了。

除了Comfort Zone,另一個與Comfort有關的詞語叫做「Comfort Food」。這個中文不太好譯,大概是叫作「撫慰食品」吧,因為Comfort Food是指一些當你感到煩擾、不知所措、或者心緒紊亂之時,吃了之後會使你放鬆下來,重拾力量的食物。有些女生有壓力時會大口大口的去食雪糕甜點,大男人們到大排檔吃個鹵水拼盆加大啤後會感覺暢快,有人會到自助餐狂拆蟹腳來使自己感到滿足,也有人只要吃到來自家鄉的一碟炒米粉,就會使他繼續在異鄉追尋夢想。

你問我的話,我會再加上一個與Comfort有關的事,就是「Comfort Venue」,中文就食個字,叫作「舒適堡」吧。有些地方,是你一踏進去,就會感到一份歸屬感,覺得自己是屬於這個地方的。到了「舒適堡」,你可以讓不安的心情放慢,感受周遭使人舒泰的空氣,令自己重生。對有些人來說,一向幫襯的咖啡店是這樣的一個地方,游泳池可以讓他集中而放鬆,海邊聽浪可以忘卻一切的煩惱。於我來說,大學就是我的comfort venue,當我無所事事時,我會走到大學裡,躲在圖書館中,上上網,看看書,餓了就到canteen吃個平價茶餐,回味學生時代無牽無掛的好時光。

尋找能讓自己感到舒泰的事情,就如在船上隨時得知救生衣的位置般,當然不希望需要用到,但萬一真的遇上風浪,起碼能讓自己穩下來,不至於被時代的洪流沖走。

星期一, 5月 20, 2013

大亨小傳


剛去看了港譯為「大亨小傳」的The Great Gatsby,總的來說不錯。譯名嚴格上來說是沒錯的,戲中由Leonardo DiCarpio所演的Gatsby在戲中出場時,的確是以一代大亨的姿態出場。不過,當你看下去,你就會知道譯作大亨小傳,其實有點不太切題。

為免有太多的「劇透」,所以故事的發展,還是不要說太多。只可透露的,是片名中的Great,不是形容Gatsby的偉大功績,事實上他的所謂功績,或看得見的財富,其實是靠販賣私酒來得到。所謂的Great,我想,是形容他對過往戀人的單純追求,以及相對於周遭富人們對道德的虛空而顯得自身的完整作出評價。

電影中所呈視的炫目效果是令人讚賞的,大概這是電影被製作成3D的原因。縱使我看的是普通2D版,但好幾幕包括在Gatsby大宅的華麗盛宴,Long Island的煙火匯演,以及在理髮院中別有洞天的餐廳,都拍得色彩奪目。但回到電影情節上來說,似乎這個從經典小說改編過來的劇本則略嫌有點力不從心。主角Gatsby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電影中似乎未能較深刻地描繪出來,是以要到很後期才知要表達的是甚麼。若是想要對當時富有人種的道德淪亡,則應該在對白上多加功夫,或用Gatsby的潔身自愛來作出映襯。

我想,大概電影能在明年的奧斯卡獲提名一、兩個技術奬項吧,至於最佳電影則應該不會有份了。


星期五, 5月 17, 2013

勇退


這陣子的新聞,都是費爵爺及碧咸(或者我說貝克漢姆你會更親切一點)宣布退休的消息。兩個球壇上響噹噹的名字,宣布在同一個球季退休。

想當年我還是中學生的時候,碧咸還是跟七小福初出茅廬的其中之一個。他的髮型跟俊俏的臉孔,就連劉德華當年也要模仿他。當然他的「七旋斬」是如此的享負盛名,連某運動品牌都要以他「斬波」時的形態來為他推出產品。之後他每到一家球會,都能夠在當地引起旋風,皇馬、洛杉磯銀河、AC米蘭、以及最近的巴黎聖日耳門,都使人印象難忘。

至於費爵爺,就更加是曼聯的傳奇,試問當今世上,能夠在一家球會執教二十六年的教練,能有幾個?而且,不光是執教,更是帶領球會不斷奪得一個又一個的錦標,讓一個又一個本來寂寂無名的球員,進化成一個又一個的國際球星。曼聯一代門神舒米高說得好,也許比費爵爺更好的教練大有人在,但當說到用人教人,捨他其誰。

不過,也許是歲月催人,也許是急流勇退,他們都選擇了要退下來,進入人生的另一階段。費爵爺也許會繼續在曼聯為球隊貢獻,只是換了個身份;碧咸也會繼續擔當中國足球大使,到世界各地踢慈善賽。能夠衝得上,也要能夠放得下;前進時拼盡全力,退下來是也不失優雅,大概這是英國人的紳士風範。

星期日, 5月 12, 2013

非常突然


很喜歡一套杜琪峰的電影,叫做「非常突然」。全片最精彩的部份在於最後五分鐘,當大家以為一切喜劇收場時,悍匪突然出現,結果全部人都死於槍戰之下。我一直都覺得杜SIR是想借這齣戲,來描述人世間有很多非常突然的事,會在你最沒有防範、最意想不到的情況之下出現,叫你措手不及,驚惶失措。

事實上,人之所以會感到突然,全因為人有了「必然」或「當然」這種想法,就正如會「失望」全因為有「期望」而起。也許我們把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廣東話叫做「凡事都老奉」,好像所有事情都會奉旨發生,於是便忘記了要準備,要小心,要提醒,要預防。以為青春必然健康,疾病卻會突然來襲;以為拍拖必然甜蜜,第三者卻會突然出現;以為工作必然穩定,裁員卻會突然降臨;以為父母必然照顧,身影卻會突然離開......

當然,沒有期望,「突然」的出現,也可以帶來驚喜。但「突然」這個字,往往都是與「意外」連結起來,通常都是壞事居多。也許,要怪的,就只好怪人的力量有時候實在太過渺小,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改變,很多時候也只是苦無對策,只能乾著急。

所謂盡人事聽天命,君子坦蕩無愧,既然一切來得如此非常突然,我們也就只好盡我們的本領來準備,至於成果如何,也就只好聽從天意,自己但求無愧於心好了。

想太多,也沒用,對吧!

星期一, 5月 06, 2013

IRONMAN


周末期間去看了IRONMAN 3,好看。之前沒有看過第1及2集,不知主角為何會變成了鐵甲奇俠,不知為何會有如此多挑戰者來襲,不知為何主角一聽見NEW YORK便會焦慮症發作......不過,純粹從動作畫面,特技效果,以及羅拔唐尼,也都足夠了。

片中有兩句對白讓我特別印象深刻。其中一幕IRONMAN飛到冰天雪地,電力用盡,但主角TONY STARK要潛入大奸角大宅進行調查,一時手足無措。這時候在鎮上遇到的小伙子的一句,你既然是機械工,為何不自己建立一些東西?(Why don't you build something?) 就是這句說話,使得主角到超市買了大量零件來改裝,製成了微型爆炸裝置和氣槍等武器。

有時候當我們被現實環境所焗限,往往都說要等待時機、等待機會,其實自己往往可以創造一些突破點,讓事情有所發展,這樣局勢就反而可以掌握在自己之中。雖然,到最後主角在潛入大宅後被逮住了,但剛好鐵甲儲了電,可以裝上身,打敗壞人。

第二幕是接近最後在碼頭,TONY「召喚」了所有以往製造了的IRONMAN來對付變種敵人,同行的COLONEL ROD問TONY平時埋首在家就是在造這些東西時,TONY答道:「每個人都需要一些嗜好」(Everyone needs to have a hobby) 這是我第二次從電影中聽到這句對白了,對上一次是在007的最新電影SKYFALL中聽到的,每次聽到都有種震撼的感覺。

所有人,尤其是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些與工作全然無關的嗜好,可能是打球,可能是烹飪,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行山,等等等等。這些嗜好未必都能使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但卻能夠從日常繁重的壓力中逃脫出來,完全放鬆自己,而他們都會全心全意地玩這個嗜好,有的甚至會玩得變成專家級。也許我自己沒有甚麼特別嗜好吧,所以每次聽到這句話,都像是在提醒自己要好好的找一個嗜好,來讓自己放鬆。

若你還沒有看IRONMAN,趕快去看吧!

星期三, 5月 01, 2013

放空


其實我是個工作狂,或者更準確點來說,有點變態。

我跟一般的打工仔有點不一樣,我很喜歡那種自己很忙很忙的感覺,像是要把每一分鐘都要填滿行程一樣。只要有半刻閒賦,頓時有點渾身不自在的感覺,似要覺得浪費了半秒的時間,也是對不起造物者賜予的光陰,一定要找點東西去做,才算活得值得。

事實上,我很享受那種在瘋狂的忙碌過後,用盡全力的衝刺過後,全身每一個細胞都耗盡了能量的感覺。跑過馬拉松的朋友都知道,要是能夠在最後的一公里還能發力衝刺,然後在到達終點後大口大口地喘氣,才真正感受到自己存活在世上,那時候那怕只是一口礦泉水,又或者只是一根香蕉,都會來得特別香甜、美味。

當然,我說要時時刻刻都要找點東西去做,那東西不一定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可以簡單如打掃房間,摺疊衣服,又或者寫寫文章,整理思緒亦可。最近聽一個朋友說他最愛做的事就是放空自己,說這樣才能讓新的思想走進腦海中,不至於被繁重的工作佔領心神。不過,也許是我道行未夠高深,始終都也做不到完全的放空。尤其是我的工作,時時刻刻都要保持警覺,準備任何突發事情的出現,除非是離開香港去旅遊吧,否則根本那心靈是靜不下來的。

放空,把自己放出去騰空,到底是自己不讓自己去放,還是已經載得太滿,空不了?

星期六, 4月 27, 2013

曼谷美食遊.椰子雪糕


要寫曼谷美食,其實真的有太多選擇:除了寫過的雞飯及芒果糯米飯外,另一個我覺得值得一寫,卻又容易被大家遺忘的,其實是他們的甜點。

承上回說到我們一行九人的瘋狂美食團,每天主要活動就是飲飲食食,逛商場血拼,以及按摩揼骨。其中有幾位友人對甜點到達瘋狂的狀態,每餐過後都必定要有甜點下胃,否則整天心緒不寧,輾轉反側。所以,每次選擇正餐的餐館後,都會盤算好今餐要吃甚麼甜點,加上曼谷各大商場的甜點店五花八門,各色各樣,真的只好叫人把減肥計劃暫時拋諸腦後。

至於到底有甚麼甜點呢?好友P酷愛法式甜餅CREPES,無論吃得多飽都可以一個人鯨吞一個(甚至兩個);K心繫雪糕,有一晚我與他在吃過日式盛宴後,一人一個炒雪糕;好友S好幾次溫馨提示我們要吃芝士蛋糕,而的確那蛋糕的「性價比」是讓人感動的;而R與D則視甜甜圈如瑰寶,飽餐一頓過後還可以再來半打DONUT......

當然,作為同行團友的一員,即使我吃得有多飽,也都會捨命陪君子,更何況那些甜點實在是價廉物美,讓人忍不住口。當然,那放肆的代價就是在短短的幾天行程過後,就把我半年來的修身努力全部付之一炬,但,相信我,這是值得的。

那,對我來說,那一個甜點讓我最難以忘懷呢?我會選那個我在翟度翟吃過的椰子雪糕,更嚴格來說應該是椰子三重奏。三重奏的造型是這樣的:先開了一個小椰皇,把當中的椰水倒出,再把椰子雪糕放進椰皇內,灑上你隨意選擇的toppings,如杏仁碎、朱古力碎等等,再附以一杯冰凍椰水。進食時先把雪糕幹掉,途中或之後可以把椰皇肉挖起來吃,最後把椰水一乾而盡,那種透心涼的感覺,尤其是在曼谷酷熱的天氣下,真的使人難以忘懷,大概這就是為何「冰火」這回事如此勾人心神的原因吧。

那家椰子雪糕其實只是以一家路邊攤形式經營,我甚至不知道他是否會長期存在,但若你真的要找,他的位置在接近地鐵站的出口,那邊是有賣一些家居碗碟的。希望你能夠找得到,也能享受同一樣的滋味!


星期三, 4月 24, 2013

曼谷美食遊.芒果糯米飯


上回說過水門雞飯,果然引來了更多的讀者注意。其實大家香港人都已經很清楚,曼谷的美食,又豈只得一種?另一種讓大家魂牽夢縈的,就是芒果糯米飯。

同行的戰友中,有一對人對甜品的熱愛,簡直到了瘋狂的程度,每餐無論吃得多飽,總可以多吃一個芝士蛋糕,又或者一個三球的雪糕新地。當然,芒果糯米飯是他們的all time favourite之一。

未吃過的童鞋們,可能會以為甜甜酸酸的芒果,要怎麼跟鹹鹹的糯米飯搭配?糯米飯不是應該跟臘味炒在一起的嗎?這就有必要跟大家講解一下芒果糯米飯的賣相。一般的芒果糯米飯分成幾個部份,分別有白糯米飯,切成一塊塊的芒果,一小份脆米或脆片,然後有一小包椰漿。食的方法,就是把芒果放在糯米飯上,再把脆米和椰漿倒在上面,然後就食。

那可能你會問,到底這樣子的一份甜點,好吃之處在哪呢?我會說,可能是取用了在地食材的關係吧,那裡的芒果特別甜,糯米特別綿,椰漿特別香,脆米特別脆。又或者,是因為在旅遊的心境當中吧,那怕咸魚白菜也好好味。

當然,如果你要嚐試的話,我會建議你到每一本旅遊書都有介紹,位於Thong Lo附近的那一家店。店面鋪滿了芒果,像是一座山一樣,有很多人都特意開車到店前買芒果糯米飯,通常一買就是十來個,讓人大快朵頤。不過,聽說近一兩年那店漲價漲得很凶,聽說兩年前一份還是四十泰銖,我上次去已經是六十泰銖了。不過,美食難得幾回嚐,可知道這種美味,是回來嚐不了的!至少,我在香港吃過好幾家,始終不及在那裡吃的那樣美味。

如果你剛好在香港,又想吃芒果糯米飯的話,你還是可以到九龍城碰碰運氣,那裡偶而也會有一些美味的芒果糯米飯出售的。


星期五, 4月 19, 2013

曼谷美食遊.水門雞飯


看回觀看人數,最近最多人看過的,是一篇寫在台北美食遊的博文,短短的一篇竟然吸引了近200個觀看,可真意想不到!這又證明了寫旅遊、寫飲食是真的有市場的,我是否也應該轉型寫飲食呢?

既然如此,也就順應一下民意,繼續寫旅遊、寫飲食好了。還記得去年我們一眾當年戰友,排除萬難一行九人到曼谷吃喝玩樂了幾天,大概是我近年去旅行吃得最多,玩得最放肆的一次。不過,這也是最讓人難以忘懷,最叫人回味無窮的一次。

已經有十幾年沒去過曼谷了,對上一次去,是我中五畢業那年,一家人跟旅行團去曼谷。所以在這次旅行途中,我不停的強調,我對曼谷的印象,還停留在人妖表演團,以及到動物園看大象當中。當然,這跟一般香港人的認知,是有很大的落差,那種差異,大概跟中聯辦主任說特首的民意支持度遠遠超過某些報章的報道一樣吧。

這班戰友其實之前已經去過一次,這次是載譽重來。第一天到埗,已經急不及待,要尋找他們口中的「一雞四飯」。「一雞四飯」這個詞語,在我們還在香港籌備旅行之時,已經聽過無數次,每次聽他們提起,他們的面上總是會帶住一種口水準備長流的表情。於是,一放下行李,便直奔到BTS站,向水門邁進。

有去過曼谷的香港人,其實都知道水門在那裡,因為大家都會到那裡附近的Super Rich兌換泰銖。但假如你是內地的童鞋的話,只要你坐BTS到Chit Lom,然後問人家Big C或者Central World怎麼走,你也能找到那裡,其實不難找。

我們大概四點多到店裡,店子黑漆漆的,店員們都是懶懶閒的,完全沒有招呼我們的意圖。鄰座也坐了幾對泰國人,他們像是見怪不怪的,自顧自的在聊天。朋友按捺不住,到了隔壁買了20串雞肉串燒來吃,才不過是100 baht。後來我們才知道,原來店子是下午五點鐘才開始晚市,果然一踏進五點,頓然燈火通明,人流絡繹不絕,雞與飯香頓時撲鼻而來。

熟練的戰友先點了半隻雞,然後我們一行五人每人先來一碟飯,加上雞肝作小食。先來一口雞,不像香港吃的那般肥油豐腴,泰國雞肉質堅實,雞味濃郁,加上已經全部去骨,咬下去啖啖肉,再加上那個特製的豉油醬汁,好吃!那一口飯也是神來之筆,飯是用雞油去煮的,滿口油香,使人不停地一口接一口,就連平常不太吃飯的美女們,也都主動要求添飯。我們一眾大男人,當然是一碗接一碗,最後好像是平均每人吃了四碗飯的份量,原來,這就是所謂「一雞四飯」的道理。

那次曼谷之旅,我先後到了水門雞飯吃了兩次,兩次都美味得使人感動。聽說他每天只開早上十一點至下午兩點,以及下午五點到晚上八點兩個時段,所以童鞋們最好要預定時間,到Super Rich換錢後去吃就最好不過了!

星期三, 4月 17, 2013

模範


湖南衛視的節目「我是歌手」,是我最近很愛看的一個節目。

「我是歌手」本來是韓國電視台的一個綜藝節目,湖南衛視購買版權後,邀請兩岸三地的歌手參加,以現場觀眾投票的方式,決定誰可留下繼續參賽,誰人要被淘汰。

節目可觀之處,我想是貴乎「認真」二字。從音響系統,現場伴奏,專業樂隊,到歌手的演繹,歌曲的改編,觀眾的投入,所有單位、方面都認真付出。當然,你可以批評並不是由專業的評審來選出冠亞軍,但現場觀眾的口味,倒也能反映出大眾的看法,畢竟歌曲能否打動別人,也是一種高低之分。

近年來,內地的綜藝節目越做越好看。當然,有資源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聽說要冠名贊助一個節目,要好幾百萬人民幣的費用,這在香港已經足夠完成一部電影了。不過,單單有資源並不代表質素。以往內地的粗製濫造,隨著電視台向外國電視台購買節目版權,慢慢的學習人家的專業製作,漸漸地發展出一套屬於內地的系統,大家認真地看著別人成功的例子,加入本地元素,製作出在地化(localized)的趣味。

內地的情況讓我們想到了自己。我們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都是尋找其他的模範,學習他們的好處,讓自己有進步的目標,希望能夠有朝一日達到對方的水平。模範代表,讓我們有追隨的對象。

不過,今日的香港,這些模範好像越來越少,慢慢已經開始找不到了。這對年輕一輩是一種不公平,他們沒有了發奮的目標,自然就渾渾然不知所措。於是,我們該做的,就是要做好自己,為自己訂下標準,也許能成為別人的模範,堅守優良的水平,才能守住一向我們所追求的質素。

這個過程也許很痛苦,但卻是必須的。就讓我們都努力成為別人的模範,向更美好的目標奮鬥。

星期一, 4月 15, 2013

簡稱


印象中好像已經寫過這個題目,不過最近聽了好幾個新的簡稱(acronyms),也再跟大家分享一下。

其實簡稱不是中文獨有的東西,英語中也有好多的acronyms,比方說TGIF是Thank God It's Friday (感謝主、這是周五);TTYL是Talk To You Later (稍後再說);LOL就是Laugh Out Loud (大聲狂笑);就連大家熟悉的SOHO都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 (小型/在家辦公室)的簡稱。用了簡稱,可以把一些本來要長篇大論,或者不斷重覆的語句變得簡潔,同時也為平淡的語句加上一點節奏感。

有時候一些簡稱得漂亮的,會創造了一些美麗的新詞語,像楊明學把「旋轉木馬」簡稱為「旋木」,變成了一首優美的歌曲。又或者有時候有實際需要,把「印度尼西亞」簡稱為「印尼」,既可不用說那麼長,又可避免跟「印度」混淆。

不過,最近看中文,尤其是一些國內的文字,或者是報章的報道,好像這種簡稱有被濫用之勢。我所謂的濫用,是指一些明明不應該簡稱的,都被冠上一些特別而奇怪的簡稱。舉例說,以往我們都會說「生日快樂」,不知何時開始變成了「生快」;報紙寫的「佔領中環」行動,變成了「佔中」;最搞笑的是明星之間的戀情緋聞也用來作簡稱,甚麼「樂雨戀」、「熊苟逐城」,讓人奇怪得有點搞笑。

好了,最近我聽過甚麼樣的簡稱,使我想寫這一篇呢?第一個是「溫提」,取自「溫馨提示」。例句:「溫提一下:待會有雨,記得帶傘。」我初聽的時候還以為是英語witty的音譯,要「溫提」的都是一些機智靈巧的話,感覺跳脫多了。不過這樣一簡稱,就把本來的溫馨感都去掉了,只剩餘溫,都開始漸涼了,多無情呀。

第二個比較好笑,叫做「朱新」,這要懂廣東話才懂,說的是麥當勞的「朱古力新地」。聽到只想問一句,要了「朱新」,那「朱頭」怎麼辦?要不要來個「朱美」(朱古力加美祿)來使整件事更完美?

你又有沒有聽過一些搞笑的簡稱來分享一下?

星期一, 4月 01, 2013

遴選


最近為一個獎學金擔當評審委員,負責挑選這一年的當選者。五年前我經歷了那個過程,最後幸運地拿到獎學金,得以到英國一年進修,使自己有過精彩而不平凡的一年。現在角色換轉,坐在桌子的另一面,自覺責任重大。

面前的每一個申請者,其實在各自的領域上已經是卓爾不凡的人。他們都有著一顆不甘平凡的心,是以想向更高的目標前進。他們都想更加好的裝備自己,使自己在擅長的領域上更進一步,成為當中的領袖。而我們就要在他們當中,選出真正能夠成為未來領袖的人,賦予獎學金,使他們可以心想事成,在學成歸來後可以貢獻香港。

正正因為他們都已經如此出眾,所以要在他們之中挑選成功者,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們要抵擋得住我們毫不留情的質詢,又要在言談間展現出堅定的信念,清晰的思路,以及動人的言辭,這些都是成為領袖的必要技巧。

自覺責任重大,是因為我們下的每一個決定,都可能會影響面前的參加者往後的人生。也許得到了認可的,會使他們的自信心更加強,更加有力量在往後的日子放膽追求自己的夢想;也許失落了的,未能到外國進修,然後只能於本地繼續努力,希望可以成就自己的夢想。

不,也許想太多了。即使自己不是那個委員會的一員,其實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在有意或無意之間,影響著別人的生命。所以,與其不斷擔心會否影響別人,不如把心意放在做好自己上,這樣在影響別人的時候,至少那影響都會是正面的。我想,每個領袖,心裡面都應該是這樣想的。

遴選結果最快要到四月尾才會知道,期望很快可以知道誰能夠成為這一年的得主,能夠加入我們這個獎學金的大家庭當中!

星期五, 3月 29, 2013

錯過


有人說過,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到。當中所要說的意思,就是你錯過了的,要比你得到了的,更加使你朝思暮想。

錯過了的電梯,永遠是最快到達的;錯過了的大減價,永遠是最便宜的;錯過了的機會,永遠是最好的;錯過了的戀人,永遠是最吸引的。當然,這是墨非定律的一個延伸。

又或者在事情的另一端,有人會採用「葡萄心態」,電梯會發生故障、大減價買回來的都是次貨、機會得來的是一場空、那所謂的戀人其實是爛桃花。

中文好特別,說這件事為「錯過」,彷彿就是要說這些都已經過去了的事都是錯的,而既然是錯的,那麼為何還要繼續苦苦追求?我們不是應該尋找對的事,遇上對的人嗎?明知是錯的,還是繼續把頭栽進去,知錯而不能改,是謂不善也。

但,為甚麼我們會錯過?是我們故意錯過,還是根本註定你要錯過?要是我們故意的,那我們根本是有意識地下那一個決定,然而最後卻說我們是錯了,那種錯是指我們當時下的那個決定是錯的嗎?要是如此,我們是否應該把錯誤更正過來?要是註定要你錯過的,無論我們多努力,結果都是得不到,那麼為何能說我是錯?

幾年前有套戲名,叫做「錯過又如何」,改得真好。一句包含幾個意思,你可以說是錯過了,那又如何?又或者事情做錯了,之後又會如何?中文好特別,到底是對或錯,誰又可以說得準?

星期四, 3月 21, 2013

麵店


那是一家不起眼的小麵店,卻是一家充滿人情味的小麵店。

這些麵店的格局都是一樣的:環境不太清潔,座位都是摺枱摺椅,枱面永遠都有五寶,包括筷子筒、辣椒油、浙江醋、豉油樽、以及牙籤筒,偶而會有一卷廁紙放在枱上。有些會有餐牌,但其實一般人都不會看,都是一坐下就會點單,然後就會由身處麵檔的大師傅出馬。麵檔的世界很小,卻一應俱全,一般有一鍋煮麵的沸水,另一邊是煮雲吞水餃丸類菜苗的地方,另外就會是一大鍋卥水,煮滾著一鍋有幾十年歷史的腩汁和牛雜。

小時候每條屋邨都會有這樣的一家小麵店,每當家中無飯開的時候,就會到樓下的麵店買一碗雲吞麵來充當一餐;又或者是一班波友到附近球場打球之後,大伙兒一起坐低吃碗牛雜河;亦可能是臨睡前想食點東西,又不想太過熱氣,所以不選擇麥記而坐到麵店裡吃個魚蛋粉。

大家都是街坊了,店裡的人們都互相認識,有的老遠看到已經可以幫你寫單,有的十年如一日不變的天天光顧。新來的害羞小子會被熱情的「阿姐」調侃,買了一支大啤來佐麵的大叔會與徐娘半老卻風韻猶存的「阿姐」調情。負責收錢的不是上了年紀的老伯伯,就是眉精眼企的老闆娘。他們都嘻嘻哈哈,偶而忙亂時也會互相叫罵,不過都是打情罵俏,歡樂的一種。

每個到麵店幫襯的人,大概都不會待多過二十分鐘。匆匆的坐下,急急的落單,趕趕的吃完,快快的離開。不過,那種熟悉的味道,每個在香港屋邨長大的人都會記得,這是高級餐廳或者精緻小菜所無法複製的。還記得那年在英國唸書,最想念的就是家裡樓下的一碗牛雜河加辣椒油,尤其是當你吃了好多頓難吃卻貴得要命的所謂英式美食後,那種打從胃裡湧出來的思念,是會叫人瘋狂的。

不過,這些不起眼的小麵店,一般都是在消失了以後,才會叫人懷念與珍惜的。

星期四, 3月 14, 2013

話題


不同的年紀,總會有不同的話題。而社交媒體的興起,就更能證明這一點。

從身邊朋友的狀態分享(Status Update)慢慢改變,就知道已經進入人生的另一階段。幾年前大家分享的,都是到各地旅遊的相片,又或者一幫朋友吃喝玩樂的寫照。再年輕一點的,貼的都是明星偶像照,又或者無聊爛gag。又或者會長長的貼上一大篇「心情分享」,發表個人偉論,痛罵別人不是,當然,到最後,通常都是落得被高登起底組人肉搜尋的下場。

現在呢,身邊朋友最多分享的,是他們初生兒女的成長照,又或者一家幾口到主題樂園玩樂的圖片。也會有吃喝玩樂的,但吃喝的都是貴價豪宴,或者陳年美酒;玩樂的都是中產玩意,或者高球耍樂。一大班人的合照,通常出現在各式組聚、莊聚、中同大同聚,舊同事聚會之後,又或者一眾同儕行山為樂的圖片。明星偶像欠奉,反而政治人物越來越多;無聊爛gag變少,反而時事點評越來越盛。至於「心情分享」嘛,還是不要提好了,工作已經夠辛苦了,誰還有心情去觀看你的心情?

或者再老一點時,話題又會再改變,變得不再願意分享了,上社交網站的時間更少,又或者只會看幾個特定的朋友的分享,而那幾個朋友,大概會是那個許久不見的初戀對象,又或者曾經深愛過但已作人婦的前女友,更有可能是那個剛聽說跟男朋友分手,而且單身得寂寞難耐的美女前同事。

星期四, 3月 07, 2013

目標


最近在家附近的新室內泳池終於峻工,這天趁著假期,到那裡試一下。地方其實不錯,當中只有兩個池,一個是25x25米的,另一個是25x10米的小池,都是暖水的。人很多,但大家也算是秩序井然,順著同一方向游,好讓其他人也可以暢泳一番。偶而有一兩個不生性的,在泳道中打橫插進去,但也畢竟算是少數。

游泳跟跑步很相似,都是跟自己的比賽,多於與別人的競爭。游泳的人,每個都眼看前方的目標,慢慢向前邁進。他們都有各自的方法,或在心中默默數算呼吸的次數,或在觀看池底的界線,或在與池邊的扶手作記號,總之就找個方法,使自己可以堅持住,向目標繼續進發。

我自己則有個心法,就是先游一個直池,數算大約需要換氣的次數,然後就加上兩至三次,每次開始時,就跟自己數著還有多少次呼吸要做。用這種方法,往往很輕鬆地就可惜完成一個直池,既不會心急地想要完成,又不會太過用力去衝,完成後更會因為比預定為少的呼吸次數完成目標,而讓自己有一種成就感。

其實訂下目標,然後用這種一步步完成的方法來做,不就是我們應該用來達成目標的方法嗎?

星期四, 2月 28, 2013

獎學金


在最新一份的財政預算案中,財爺建議成立獎學金基金,供優秀學生可以到外地求學,回來貢獻香港。起初消息人士稱只可選擇進修英語或幼兒教育,及後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稱,英語或幼兒教育會優先考慮,有餘額則會考慮其他科目的申請。

自己有幸,當年可以申請到獎學金,到英國赴笈一年。那一年對我的影響很大,除了學業上的知識外,更重要的是開闊了眼界,也有機會可以到各地遊歷,了解各處不同的風土人情。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大概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對於這個以公帑資助學生到外國求學的建議,我是贊成的。

不過,我覺得不應該限制就讀的科目,亦不應該限制院校或者國家。我覺得一個成熟的社會,應該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人才,他們不一定都只是法律專業,又或者只是金融翹楚。況且,香港雖則也有很多專上院校,但有些科目畢竟只有外國才有,其實只要有興趣,行行也可出狀元。像是當年和我同屆得到獎學金到英國唸書的,有修讀文化管理,有修讀醫學企業,有修讀攝影新聞學,有修讀流體力學工程的,這些課程,香港有提供嗎?就算有,程度會比外國的為高嗎?

而且,畢業後也未必需要回流香港,只要他做得好,在地球一體化的今天,到那裡都可以為香港爭光,不是嗎?所以,還望財爺可以繼續優化這個德政,為香港培訓更多擁有國際視野的新一代領袖。

星期日, 2月 24, 2013

浮沉


浮浮沉沉,到底你會喜歡浮,還是喜歡沉?

在中國語文中,浮這個字一般都是配一些比較負面的詞語,好像人浮於事、浮誇、浮躁、浮腫、虛浮等等。反之,說一個人沉的,感覺上像是比較正面得多,比如說沉實,沉厚,甚至沉魚落雁,都比較正面。如此推算的話,應該中國文化是較推崇一個人「沉」多於一個人「浮」。

當然,也不是一概而論的。沉也可以很負面。深沉、沉鬱,都讓人不寒而慄的感覺。相反,浮華盛世,美不勝收;浮光掠影,五彩繽紛。

浮與沉,若放在水裡,又似乎是浮好於沉,浮著,才能有活力向前游,詞語也只有浮游而沒有沉游。在水中要是沉了下去,大概也只能一沉不起,一沉百踩了。

如果你懂得物理,一件東西浮與沉,取決於相互的密度(density),密度輕的浮在密度重的上面。讓你只能飄浮在某人的腦海裡,而不能沉澱在他或她的心坎中,那大概是你的密度不夠了。而這種密度,全名或許叫作「親密程度」。

浮浮沉沉,到底你會喜歡浮,還是喜歡沉?

星期四, 2月 21, 2013

小念頭


若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的話,那腦海中突然閃過的容顏,都是讓我們魂牽夢縈的摯愛。

想必你也有過這樣子的一種時候,心裡有著這樣子的一個人:你跟他許久不見了,偶然在某年某月某日的某個時空之下,你想起了他。他的笑容、他的動靜、他的喜怒哀樂,一一浮現腦海之中,揮之不去。他,曾經讓你心動過,再度重遇,依然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要是這時他毫不經意的給你傳個訊息,閒話家常,最後加上一句,我很想你,大概就足夠拿掉你的所有心神,教你當年整個人都失魂落魄。

真的,世上有些人,就有這種能力。這不是甚麼魔法、或咒語、或巫術,但總像是命中注定的,只要有他在,所有的防線都會瓦解,所有的理智都會崩潰。

不過,這樣的一個人,通常都不會是你身邊的那一個人。正正是因為不是唾手可得,所以才教你心神恍惚;因為不能甘苦與共,所以才相敬相知到老。他的存在,也許是為了定時攪亂你的生活,讓平靜的水面泛起漣漪,這樣才有動力繼續流動,不致滋養昆蟲。他的存在,也許是為了使你有幻想的對象,讓刻板的生活有所冀盼,這樣每一天的日子才過得有希望。

若真要解釋,那恐怕是他這樣子的一個人,趁你不發覺之時,偷偷潛入你的夢中,埋下了一個小念頭,揮之不去。而且,世上最幸福的事,恐怕就是你也在他不發覺之時,偷偷潛入他的夢中,埋下同樣的一個小念頭。

想要為這事起一個歸納,大概也會是「一代宗師」中的一句: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星期一, 2月 18, 2013

廣播


偶然之下,到了銅鑼灣的誠品書店逛逛。相較於喜愛的台北敦南店或者市政府店,香港分店來得比較狹迫,藏書量也較少,不過就著書店而言,誠品店設有地方來辦講座,也設有位置擺放文具精品,也算是可以了。

打書釘期間,突然聽到久違了的廣播。「xxx先生,請到8樓付款處,你朋友在哪邊等你。」半鹹不淡的普通話,說出一句許久沒有聽到的尋人廣播。還以為在智能手機的年代,大家都會用短訊、whatsapp、又或者直接打電話來相約朋友,像這種要店員公開尋人的廣播,大概只有遊客們才需要。

可不是嗎,回想十數年前,學生時代,要相約朋友逛街都需要打電話到對方家中,然後扮作極其正經的聲線,相約書友美其名到圖書館研習課本,實際是到街上留連一番。當時還沒有手機,call機亦輪不到我們這一眾中學生來帶(事實上也沒有這個需要),於是相約朋友,必須要計劃清楚,在何時何地見面。要是遲到的話,那就只好各安天命,看命運安排是否能夠相遇上了。

不過,根據非官方正式統計,那個年代的遲到比率很低,不像現在般,每個人遲到的話,都只是簡單一個whatsapp訊息:「sorry will be late, go first」了事。那到底是一種進步還是退步?

星期五, 2月 08, 2013

從二二八看中港矛盾


跟前輩談起最近的中港矛盾,他說讓他想起了台灣的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發生在一九四七年的二月二十八日的台灣。一宗由於販賣私煙而被沒收財產的事件,引發成民眾上街請願,慢慢演變為政治運動,其後更引發了全台灣的衝突,到最後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鎮壓,流血收場。我不是讀歷史的人,但在維基百科中看到當時社會環境中一幕幕的景況,確實如前輩所言,跟現在的有點像。

當時的台灣,跟現在的香港,同樣的由於日復一日的積怨;同樣的由於外來人口與本地人口於生活與文化上的差異;同樣的由於民眾對政府施政不滿;同樣的由於在後殖民地時代與回歸祖國之間的矛盾;同樣的由於對來自中國大陸人士的敵視;同樣的由於把當地的資源送回大陸,漠視了當地居民的需要等等......雖有小異,卻亦大同。

說實在的,我也為著最近越趨激烈的矛盾而憂心。每天的電視新聞,至少有三五分鐘是有關內地人來港產子爭床位,又或者內地雙非孩童來港爭學位的報道;到酒樓喝茶或者茶餐廳吃飯,鄰座太太們談論的總是買不到奶粉,又或者到化粧品店被冷待的故事;街道上的老店變成了名店,香港人買不起香港土地上的新樓盤......順手拈來,洋洋灑灑,類似的故事只有更多。

聽著前輩說故事,我想起了壓力鍋。一個壓力鍋,總有承受的限度,如果不斷地加壓,到最終只有「爆煲」的一天,到時候就真的一發不可收拾。我也想起了一間充滿了煤氣的密室,只要一個火花,就會引起大爆炸。去年年初的D&G事件就已經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加上現在網絡傳播速度之快,只要有一個像二二八事件中那個賣私煙的寡婦出現,整個社會的不滿情緒就會來個大爆發。

我跟前輩說,不要給我不幸言中,如果有這麼一天,譬如說一個香港嬰兒因為買不到奶粉而營養不良甚至餓死家中,又或者一個香港小孩在上水港鐵站被那些運水貨的人以手拉車輾過而受傷,這些也許在官員眼中屬於「個別事件」的火花,一旦發生所引發出來的社會動盪,恐怕不是我們能夠承受得了的。

更怕的,是我們特首被引述過的一句話會一語成讖:「終有一天,香港需要動用到防暴警察和催淚彈鎮壓示威者。」要是真的有這麼一天,恐怕,便是一國兩制正式宣告完結之時。

星期一, 2月 04, 2013

登高


雖已過秋高氣爽之時,但趁著涼意仍在,相約友好登高望遠。

這次行的是從五塊田出發,向釣魚翁方向前進,終點為布袋澳海鮮之旅。帶隊的是資深行山人士,對香港各條行山路徑瞭若指掌,沿途風光逐處介紹,猶如電視節目中的聲音導航。我們先踏上幾百級樓梯,一路閒話家常,以笑聲伴隨撲面而來的涼風。

一行十數人,能力有高低,體力有強弱,是以慢慢分拆成先行部隊以及後援部隊。領導繼續在前引領風光,自己則在最後照顧落後的團友們,使他們不致於跪下了也沒有照料。有時候不一定要時時衝上冠軍,放下腳步,慢慢欣賞沿路景緻,也樂得心曠神怡。

上山下山,轉眼來到釣魚翁下,再行前少許,遠眺將軍澳堆填區,才驚覺香港偉大的填海工程真的很厲害。以往的一個小海灣,如今已鋪滿了填料,蓋上了綠布,等待慢慢沉降,數年後地基穩固了,才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平整,然後再建樓立廈。香港人口越來越多,加上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因為香港的優點而選擇來港定居,要是沒有填海工程,如何能有足夠土地去安置他們?填海技術越來越進步,定必可以發展與保育之間,取得美好的平衡。

三個鐘頭轉眼便過,原來已到布袋澳。在一身活動之後,大啖發記價廉味美的海鮮大餐,讓人食指大動的一天!

星期二, 1月 29, 2013

玩具


玩具,其實不應該只是小孩子的專利。

雖有說「玩物喪志」,但若玩得專致,亦可「玩出個未來」。這大概有關如何界定何謂「玩具」。小孩子無所事事,終日與玩具為伴,以致忘卻正經事;大人世界的玩具,則讓人可從工作中逃逸,喘一口氣,輕鬆一番。

亦有說成年人之所以追求玩具,是為了一圓兒時夢,你與我也聽過那些有關小時候因為家貧,無錢買玩具,所以到長大了,有經濟能力時就會買回那些曾經深愛得要命的玩具,作個補償。當然,有更多的時候是在買了玩具,滿足了心頭之慾後,就如棄履屣。

若你問我,我會把玩具的範圍擴大至興趣的層面,不一定是一件實物,像是打球唱曲、彈琴起舞等也可以是玩具。我覺得人必須要有興趣,也必須要有玩具,才能達致生活的平衡,讓自己有所依靠。玩具必須要玩得有興致,玩得有趣味,讓自己全心投入,才算是好玩具。

近來在家中也買了一個新玩具,暫在這裡賣個關子,待我玩得純熟,再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新玩具。

星期五, 1月 25, 2013

夢熊


感謝夢熊大師,再一次真人示範,所謂「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最佳演繹。

一個人,要從義無反顧地愛,變成不留情面的恨,當中的心路歷程,我想夢熊大師想必經歷了一番動地驚天的掙扎。大師是個聰明人,據他自己訪問中說,是個「文筆厲害,口才也了得」的人,相信不可能不知道這樣的一個訪問一曝光,所帶來的影響會有多大。所以,有人猜想,是大師背後有更厲害的靠山,助他一臂之力,否則斷不會如此大膽。

也有人說,夢熊大師已經受夠了,所以決定跳船,盡快割蓆,明哲保身。更吊詭的是,這日訪問一出街,就有消息傳出夢熊大師就一宗上市公司收購的案件,接受廉署調查,事情真的巧合得很。

不過,我覺得更有趣的,是網民們的一番創意。社交媒體上的那些北極熊與野狼的照片,以及網民節錄NBA球賽灰熊贏木狼的片段,都諷刺得讓人忍俊不禁。所謂「夢熊有兆」,大概可以改為「夢熊有笑」了吧。

也許另一個更要答謝夢熊大師的,是陽光時務周刊吧。聽說一出版,市區各大報攤都被搶購一空,如果有Part 2的話,應該會更加震撼!

星期二, 1月 22, 2013

一眼


"I want to take a look, one more time, I'm not going to see again." "我想看一眼,再多一次。我不會再看到這樣的場面了。"

這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宣誓連任儀式上,在發表演說後說的一句。

奧巴馬的魅力,在於他的「人性化」。他在宣誓儀式的前一天就已經宣誓了一次,當時完成後他跟女兒說「我做到了」(I did it"),而女兒亦佻皮地回應說「這次你沒有說錯了」。這種人性化,在硬綁綁的政治世界裡,尤其難得。

一眼,可以關天下;一眼,也可以別生死。電影一代宗師裡,梁朝偉離開佛山時,沒有回過頭看宋慧喬一眼,卻在章子怡要離開時,望住背影不放。大概,那一眼,就代表了以為的回憶,要好好的把眼前的影象,深刻地印在腦海之中。

一眼,亦即瞬間;一眨,可以變化。新聞片段中奧巴馬的那一眼,卻像是潛藏了無限的感慨,是告訴自己未來四年的路漫漫,還是告誡自己莫要辜負民眾,抑或告別這個讓人振奮的場面,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

星期日, 1月 20, 2013

生命線


不知從何時開始,掌相命理成為了大眾茶餘飯後的話題。每逢年尾時間,流年運程書籍就會有如雨後春旬一般百花齊放,佔據各大書店報攤乃至便利店的位置。然後各大辦公室之中,總會有一兩個「三姑六婆」,人人麥玲玲上身,侃侃而談今年屬羊屬豬屬蛇的朋友有否沖太歲,該向那個方向走才能趨吉避凶等等。

然後又不知從何時開始,八卦雜誌和C1頭條開始把掌相幻化成其他地方,最經典例子就是「事業線」。若你有看娛樂新聞的話,你不可能不知現在所謂的「事業線」是何種意義。當然,想像力豐富的朋友們就會繼續進行二次創作,甚麼看事業線便知事業心有多重,男人也有另外一些的事業線等等,實在不得不佩服大眾的集體智慧。

再又不知從何時開始,驚覺周圍有著一條一條的「生命線」,說的是幫智能手機充電的那些後備電池,又或者俗稱叫做「尿袋」,因其狀似而得名。城市人手機不離手,但智能手機耗電甚快,要是沒有了「生命線」來為手機續命,到時叫天不應,頓失依靠。此等現代生命線,未必越長越好,越深越好,卻必須要越快充好電越好,越大電容量越好,才可讓手機生生不息,永垂不朽。

不知會從何開始,會發展更多的新「感情線」、「頭腦線」、或是其他?真有創意。

星期三, 1月 16, 2013

HMV


看新聞報道,說曾經叱吒一時的唱片店要申請破產了。

還記得年少的中學時代,這家唱片公司還算是屬於名牌的年代,我等旺角子弟和官塘大鄉里很少機會可以踏足那片土地。當年要買唱片,只會在信和、官塘廣場、又或者裕民商場等小型唱片店購買,雖則只能憑封面辨別是否動聽,但至少比起那家名牌唱片店的高價,每張唱片可以便宜十來二十元,等於打個八折了。

當年第一次到那家唱片店,被那偌大的地方所懾服。琳瑯滿目的唱片,加上可以隨意戴上耳筒試聽,實在讓人大開「耳」界。當年還只是有唱片、未有影片的年代,除了本地流行音樂,還有外國音樂,古典樂曲,各式各樣的音樂,充滿了一整個大廳。有些再大型一點的,更會有駐場唱片騎師,播放最新歌曲,奉上火熱推介。當年有朋友就曾經立下志願,要成為這家唱片公司的店員,這樣就可以每天不停享受音樂、接觸音樂。

及後科技發展,非法MP3下載,使得唱片公司需要轉型。由開始賣VCD、DVD,到賣電影相關海報、T-SHIRT,到賣耳筒、賣MD碟,之後再變成賣電腦遊戲,賣PS3,一步一步的變型,但也終歸不敵時代巨輪,我那個要當唱片公司店員的朋友,如今也成為了跨國會計師行的要員了。

一代天驕,終歸不敵洪流。且看有否白武士,拯救這個「他主人的聲音」;又或者有否熱血網民,發起守護集體回憶的行動吧。

星期一, 1月 14, 2013

台北美食遊.鳳梨酥


鳳梨酥這一種台灣手信,曾經沉寂了好一陣子。這大概是因為要求高的香港人已經習慣了一直以來那些著名品牌的鳳梨酥的味道。正確一點說,是習慣了那些以冬瓜和甜味劑來充當鳳梨的味道,那些假得使人不堪進食的味道。

鳳梨之所以在台灣流行,是因為鳳梨的台語發音跟「旺來」差不多,取其好意頭,所以鳳梨酥大受歡迎。近年來有幾檔新冒起的鳳梨酥,他們反璞歸真,用回真正鳳梨製酥,是以雖然保存期只有數天,但更受歡迎,因為這才是手信該有之意義,把只能在當地嚐到的東西帶回來與大家分享。

其中一個讓我驚喜的,是名為「微熱山丘」的鳳梨酥。微熱山丘的鳳梨酥比一般的鳳梨酥來得「大塊頭」,但一打開包裝紙,那陣撲鼻而來的鳳梨香,混和在牛油與酥皮之中。咬下去是能夠吃得到鳳梨絲的,這才算是正宗,才算是正統。不過據買回來的朋友說,售賣地點不太方便,要買的話就要多花一點心機了。

微熱山丘:http://www.sunnyhills.com.tw

另外一個近年變得火熱的品牌,叫做王媽媽鳳梨酥。聽說這家的鳳梨酥全都是手造的,還需要預訂才能有得食。是以一般人都是出發前或是到達後第一天就提前預訂,然後最後一天送貨到酒店,這樣就能嚐到最新鮮味美的鳳梨酥。王媽媽的鳳梨酥是四方形的,比較小巧,大概兩、三口能吃完一個吧,不算太多,剛剛好。

王媽媽鳳梨酥:http://www.facebook.com/pages/%E7%8E%8B%E5%AA%BD%E5%AA%BD%E6%B3%95%E5%BC%8F%E6%BA%AB%E9%A6%A8%E9%85%A5/461836470516898

還有一個意想不到好吃的,是大倉久和酒店的自家出品鳳梨酥。這個意外發現,是上次到台北時入住酒店,在房間裡送上兩個包裝精美的酥點,乍看還以為是日式和菓子,怎料竟是台灣名產鳳梨酥。秉持日本人一向對質素和細緻的追求,單從包裝上已經盡見心思。我買的是一盒二十個的包裝,每個鳳梨酥都包上獨特的圖案,咬下去也能感到實在的鳳梨絲,加上在酒店地下的麵包店自己配製,實在有點精美的不敢吃下去。有機會入住的話,我會建議你試一下。

星期一, 1月 07, 2013

台北美食遊.夜市


到台灣,夜市是少不到的指定目的地。香港人對於夜市有種難以割捨的情意結 - 到台北旅遊沒去夜市,總是有種不夠完滿的感覺。

也許你會以為每個夜市都大同小異,一樣的食物,一樣的攤檔,一樣的擁擠,一樣的氛圍。其實,只要細心感受,每個夜市都有其獨特的性格和特徵。饒河街夜市的牌匾、師大夜市的年輕與學術力量、從前士林夜市的熱鬧、每個都有特色。

若說到特色美食,就更加讓人食指大動。還記得第一次到台北時,到士林夜市嚐過的那一塊大雞排,雖然現在香港也能吃到,但那塊比面還要大的雞排回憶,還是深印在腦海當中。還有饒河街的胡椒餅也是一絕,當然那些鐵板燒、蚵仔煎、臭豆腐、苦瓜汁、燉排骨......那麼多的美味!

最近一次到台北,士林夜市已經搬到室內,環境雖然是乾淨了,但氣氛已經大不如前。小食的店舖好像比以往要少,遊客還是有的,但就沒有了以往那種人聲鼎沸的熱力。好友們說,現在他們都不去士林了。無論如何,夜市文化是台灣的一大特色,就如香港的茶餐廳和宵夜店般,不可缺少。

台北美食遊.懷石


也許你都知道,台灣曾經受過日本統治,是以台灣有些地方,留下了日本的痕跡,當中當然包括了日本料理。除了之前說過的肥前屋所在之地外,建國北路一段也有著一些精緻的日本料理,讓人擊節讚賞。

前次到台北旅遊,經朋友的朋友介紹,嚐到了我覺得極出色的一頓懷石料理。也許你會覺得到台北而吃日本菜,就像到足球場上打籃球一樣,不倫不類的,根本不夠正宗。但若足球場上的籃球設施比籃球場上的更出色的話,又有何不可?

首先是餐廳的裝潢已經教人驚喜。餐廳位於地庫一層,沿著樓梯走下去的同時,旁邊有種一個魚池,養著各種的錦鯉,彷彿是叫你在走過鬧市的煩囂到達寧靜的餐廳之前,先要清洗一下自己的心情,好去準備接下來的一頓美宴。

坐下來,一貫的出色日式服務水準,端上餐牌,有幾種不同價位的懷石料理選擇。挑了個不算最貴的,先嚐一下。服務員仔細用心地介紹每一道菜,擺設一貫的仔細,味道剛好,該鮮就就鮮,該清的就清,無須多餘的調味,就吃掉那一份精細,品嚐那一份心機。

懷石料理,吃的就是一種閒適的慢,就像那些打坐僧侶般,用感官慢慢地感受食材中帶來的美好。相比起大杯酒大塊肉的快感,這種一口一宇宙的慢感,也給予人另一種滿足。

新都里懷石料理
地址:台北市建國北路一段80號B1